中国方面,情况则没有比从前乐观:第一,此前中国一直相信中国制度具有优越性,“东升西降”一说红极一时,连西方社会似乎都接受了此观点。中国最骄傲的成绩单是在2020年疫情初期,当西方国家面对病毒突袭全无还手之力时,中国以一夜封城阻挡了病毒传播。当时中国一枝独秀,自豪地向全世界派送医疗人员,希望世界抄写“中国作业“。但随着西方世界通过注射疫苗回归正常后,中国研发制造的疫苗并未令中国走出困境,仍生活在“病毒零容忍”的节奏中,没有引入国外研发生产的疫苗,继续关闭国界,并在各地实施封锁,以核酸治国。

出于以上考量,习拜微笑握手的画面,也许只是彼此最好的拖延战略。

中国在与俄罗斯公开表示“上不封顶”的合作时,完全没有考虑到此番合作,是送给美国最好的礼物——特朗普此前想尽办法,希望令美国人对中国不满,绝招不过是新疆人权问题;但俄罗斯一动武,中国不谴责、不制裁,除了部分商界,全西方政界、媒体以及人民,立马站到中国对立面,团结到美国麾下。除了德国,目前西方各国的政治考量都是逐步与中国经济脱钩,不希望再重蹈天然气依赖俄罗斯的前例。

第三,俄乌战争爆发前,大部分英国民众对中国并无恶感,他们对中美竞争几乎没有概念,亦不关心。但中国不遣责俄罗斯的立场,立即被英国与欧洲媒体关注并报道。我认为是俄罗斯发动战争以及中国政府的站队,令中国政府在一夜间成为西方国民的批评对象,令中国在西方民众心中的印象一落千丈。这完全符合事实。因为中国对西方有一个巨大的认知真空——西方人虽然好吃爱玩讲物质,但他们捍卫自由与民主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第二,封锁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害,令中国GDP追赶甚至超越美国的梦想受阻。今年10月,《金融时报》伯恩-默多克(John Burn-Murdoch)一篇文章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马丁内斯利用卫星图像的夜间光照强度数据表明,中国过去20年的GDP增长可能比每年的报告慢三分之一,使其经济规模明显小于美国,而不是略大。”他推论说:“我估计中国第三季度的增长数字将为3%左右,大大低于5.5%的目标,并处于近期预测的低端。应用马丁内斯根据卫星的夸张调整,这将成为2.7%,只是目标的一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希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拜登则说美中之间没有必要走向新冷战。这听来都令人稍微放心,此前两国关系一路走低,从去年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阿拉斯加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到今年8月佩洛西访台,两国关系跌至冰点。

拜登在记者会上说,乌克兰夺回赫尔松对乌克兰是重大的胜利,但这对中国不是好消息。中国似乎曾希望俄罗斯迅速拿下乌克兰,两个大国联手与美国竞争,但战事一直向不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而且出于对俄罗斯的惧怕,瑞典和芬兰还申请加入北约,令北约力量不减反增,强化美国的领导力。虽然如此,美国内政存在一极大的不确定性——高通胀令欧洲国家很可能走向衰退,美国是否能够逃脱?

对西方有巨大认知真空

是俄罗斯发动战争以及中国政府的站队,令中国政府在一夜间成为西方国民的批评对象,令中国在西方民众心中的印象一落千丈。中国对西方有一个巨大的认知真空——西方人虽然好吃爱玩讲物质,但他们捍卫自由与民主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作者是定居英国的双语作家)

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封城,往往沿用西方从前的抗疫思路——即在广泛普及疫苗前,封城是唯一有效方式——很少对中国封城提出质疑,因为这的确是欧洲国家此前保护民众的做法。但为何中国持续以封城导致经济自杀,而不采取其他方式,如引进疫苗?唯一解释似乎是——中国是政治抗疫,动态清零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从美国方面看,去年国会山事件后,人们对美国民主的未来多少丧失了信心。中期选举前,拜登反复强调“民主有危机”的选举策略奏效,选举结果为他在习拜会面中提供了强大底气,特朗普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干扰似乎正在降低。拜登在会面后的记者招待会发言中,提到在三个议题上——从全球通货膨胀到气候危机,再到俄乌战争——继续领导世界,这似乎显示美国重回世界领导地位的信心,以及他自信微笑背后的最大源泉,他重复着说:“我们将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我不希望冲突,我正在寻求负责任地管理这一竞争。”

中美元首会面为冰冷多时的两国关系带来一丝暖意。双方将重新开始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指派专门团队进行沟通。此前一度甚嚣尘上的台海问题似乎也稍微降了温,因为美国总统拜登说,不认为中国有立即入侵台湾的企图。

最近《北京商报》一份报道引述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称,在中国一线和二线城市,每年实施核酸检测的总成本已经达到约1.7万亿元人民币(约3400亿新元)——占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左右。这产生两种民众情绪:一是对频繁的排队做核酸的生活不胜厌烦,对随时被封锁的可能性不胜恐惧;二是认为病毒“染上就死”,无比惧怕,离开了核酸检测就觉得丧失保障,死亡将近。

两人见面微笑握手的镜头,的确令人意外。欧洲有评论认为,这是双方在为不可知的未来买时间,但恢复沟通确实是好事。冠病疫情以前,我常回广州,2019年就回了三次。不过至今已有三年没回去,一直靠中国社交媒体以及中国朋友了解中国。可以想象与外界几乎断绝面对面往来的中国,主要信息渠道又只有官媒,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越来越受到官方态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