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关于中国的参战,说是因为美国有占领朝鲜,进而攻击中国的企图。此说缺乏证据支撑,也有逻辑缺陷。美国如想干涉介入中国事务,为何在一年前的1949年不直接帮助国民党蒋介石在中国搞“划江而治”呢?那不是更容易和方便操作吗?还有必要老远绕道朝鲜从东北去进攻中国?
事实是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已把在亚太地区的安全防线收缩到第二岛链,即日本和关岛一线,而朝鲜半岛以及台湾等地,并不在美军的最新防御圈内。美国当时虽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但也不存在严重的敌意和对抗,双方发展正常双边关系的大门是敞开的。
有预言说人工智能(AI)有朝一日将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对此尚需拭目以待。人的大脑很有意思,信息太少或太多,都会影响判别和决断能力。
我们可以把类似的认知错位,称为“因果关系”错位。即一个国家民族遭遇外来打压欺侮侵略,这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如果想真正甩脱这样的悲催结局,就必须敢于发现、矫正和改革造成自己被动挨打的真实原因。这就像染上病毒,某些症状如发烧、喉咙痛、头晕等确实让人苦不堪言,也可以用药物临时控制一下症状(总比不控制强),但归根结底,必须医治和战胜病毒,才能真正康复。这其实也属于常识:要治标,更要治本。
没有必要动辄就强调遭到谁的欺负、打压或侵略,更重要的是,必须反思和总结自己为什么不断错失历史和时代的机遇?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的可悲结局?也许有些中国人心中仍有悲催情结:列强不能因为我们落后腐败,就来侵略欺侮我们呀。但孟子他老人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悟出这方面的深刻规律。可惜不肖子孙健忘不争气,对内落后腐败专制——即所谓“自伐”,于是在外只能可怜被动地挨打——即所谓“人伐之”。
我们可以把类似的认知错位,称为“因果关系”错位。即一个国家民族遭遇外来打压欺侮侵略,这不是原因,而是结果。认知决定抉择,正确认知决定正确抉择,历史的深刻教训,必须时刻引以为戒。
这其中主要有两大问题。首先,二战结束后,依北纬38度线做出朝鲜与韩国的南北分界,那是雅尔塔会议共识和原则的一部分,在联合国有正式备案;也就是说属于公认的正常国际秩序一部分。1950年6月朝鲜方面突然发起所谓“祖国统一战争”,其实是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国际秩序。这是造成朝鲜半岛三年战争的主因。
现在看来,针对美军和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当时有些主张(譬如林彪等人的提议)应属于更睿智的抉择:即加强东北边防军力量、边防线的防守,严阵以待,但并不直接向朝鲜出兵。如果当年中国如此行事,其后的发展历史和路径可能都将改写。
刚刚过去的朝鲜战争停战70周年纪念日,也提醒我们,一旦认知在因果关系上发生错位,据此做出的有关抉择就不无争议,难成最佳。
其次,在有了以上起因后,美国和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以及后来中国的参战和苏联的军事援助,其实都是结果的一部分。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随意颠倒,否则就成逻辑混乱和历史虚无。
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约半个世纪,中国和英国其实有机会建立平等贸易及和平共处的两国关系。即使从最坏的角度讲,就算天朝之外忽然来了一群“西方蛮夷”,日后可能对天朝的疆界和利益形成威胁,当时的大清也还有50年的预警和准备时间。即如果大清在这50年内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大力追赶世界先进文明的水平,到了50年后的1840年,还至于被英国打得赔钱割地,丧权辱国吗?值得一提的是,鸦片战争时,英国派出的所谓中国远征军才区区9000余人,而清朝当时总兵力为80万人;况且英军是不远万里跨洋作战,而清军是国土防御,以逸待劳的一方。结果却是清军惨败。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上。许多中国人满脑子对日本的观感,就是日本曾多次侵略和欺负中国。但在1860年时,中日两国的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中国的整体实力还多占些优势。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日本则推行明治维新。中国的北洋舰队曾在1886年访问日本,其中镇远和定远两艘巨舰,令日本全国感到震撼。然而到了中日决战的1894年,北洋舰队竟然不堪一击,全军覆没。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仅仅八年间隔,日本韬光养晦,一鸣惊人,而中国不求进取,走下坡路。
认知错位在当今世界是个普遍现象。原本的期待是,有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手机,以至于目前走红的ChatGPT等现代信息科技,人们对信息的掌控和解析能力应该更强大,但却忽视了一个要素,即技术只是工具进步的层级,理解和认知功能依然为人的大脑所主宰。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无独有偶,这个规律在目前的中国和日本足球水平对比上,也得到印证:中日足球,无论男子女子,在40年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中国还实力偏强。但现在日本男女足球早已绝尘而去,雄踞世界足球强国行列,而中国足球呢?如果中日足球今日在赛场相遇,肯定又要被日本“欺负”了,这个结局难道不是一样异常触目惊心吗?
韩战因果关系不能随意颠倒
回顾历史节点 矫正认知错位
在资讯发达迅捷的今天,为什么仍然频频发生认知错位的情况?有个合理的解释,就是信息技术本身同时强化了正常正确以及片面谬误的资讯转播。从大脑分析判断的角度讲,反而提高了认知的难度和风险,导致认知错位。譬如一个传统大国,在进入近现代历史初期曾经饱受内忧外患,在反思经验教训时,到底应该注重内忧,还是强调外患呢?一说起当年的悲催,第一反应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负,这属于认知正确还是错位?
认知决定抉择,正确认知决定正确抉择,历史的深刻教训,必须时刻引以为戒。
笔者以为这属于认知错位。孟子有名言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也就是中国的老祖宗对类似情形早有思考和判断,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如此。不少人可能知道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在屈辱条件下被迫通关贸易,割地赔款。实际上,早在1792年至1793年,英国就曾向中国首次派出马戛尔尼外交使团,旨在打开东方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并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当时中国正值大清乾隆朝代,却对英国和平使团访问寻求通商,傲慢地拒绝。
为什么今天仍值得回顾这些历史的节点和教训呢?因为这也可以帮助矫正某些现实的认知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