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
竹蜻蜓是一个鼓励活跃乐龄、促进老少互动,以及增进社区交流的有效媒介。这个组织的一大特质就是能够吸引男性参加,尽管会员年龄跨度大(从20岁到80多岁不等),但以年长者居多,当中有九成是男性。
不论什么活动,都必须根据对象的需求来策划,才能取得成效,如玩竹蜻蜓须掌握好正确角度,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一样。
超老龄社会将至,近几个月,政府推出不少相应新措施。“健康SG计划”(Healthier SG)从7月起让全国登记参与,李显龙总理接着在8月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将推出“乐龄SG”(Age Well SG)计划。这些计划都在积极推动活跃乐龄,打造亲乐龄环境,全方位倡导促进身心健康。社区今后也将有更多的“活跃乐龄站”(Active Aging Centre),其服务也将有所转型,从而吸引更多乐龄站附近的居民参与活动及成为义工。
我在竹蜻蜓的摊位逗留了好一阵,看着几位负责人热心地向前来参加庆典或凑热闹的大人和小孩介绍竹蜻蜓,他们清一色都是年长男性会员。跟他们交谈后,得知他们来自一个推广竹蜻蜓的全国组织。这个组织最初是由片田邦雄(已故会长),在2004年通过网上竹蜻蜓制作领袖培训班开始。
负责活跃乐龄站的朋友们分享所面对的挑战,其中少不了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男性参与。上一期的《零距离》聚焦在年长男性缺席社区活动的课题。文章刊登当日(6月11日),我正在日本东北岩手县偏远的一个小市镇,参加一个社区活动中心的十周年庆典。这个名为“居场所屋”(Ibasho House)的中心别具特色。
《联合早报》在国庆群众大会后(8月22日)做了活跃乐龄站如何提高男性参与的报道。报道让我们知道,要吸引更多男性参与,必须了解男性希望从活动获得什么,才能策划更有针对性的活动,而不能一味认定男性对活动不感兴趣。
我趋近时,一位年长男性负责人立即亲切地介绍桌上的工具,也教导我如何玩竹蜻蜓:左手往前升直,把竹柄放在手掌,双手一搓,手一松,竹蜻蜓就会旋转上空。玩法看似容易,却还须掌握正确的角度,才能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竹蜻蜓组织每年都到居场所屋参与四次活动,共有10位会员参与了6月份的特别庆典摆摊。据知,该组织目前有超过600名参加培训并考获教学认证的领袖(导师)。他们积极在日本不同区域的学校、社区中心、儿童中心、博物馆等,教导竹蜻蜓的制作和玩法,让更多人接触这个传统玩具和手艺,起到传承的作用。
日本也面对较难吸引男性参与社区活动的挑战,竹蜻蜓是可贵的成功例子。相信这跟它的活动性质能切合男性的喜好和需求有关。竹工制作具有挑战性,符合男性偏向较富挑战性活动的特性。另外,他们从教导小辈制作和玩竹蜻蜓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满足感和充实感。
这一期我希望通过介绍在庆典上接触到的一个以年长男性居多的组织,来谈谈如何吸引男性参与社区活动。
不论什么活动,都必须根据对象的需求来策划,才能取得成效,如玩竹蜻蜓须掌握好正确角度,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一样。
居场所屋是一栋独立的单层建筑物,庆典当日,外面的场地除了有舞台和成列的椅子之外,入口处的停车空间也供“摆摊”。当时有四摊售卖小食,一摊卖农产品,还有一“摊”(其实就是一张桌子),摆满了日本传统玩具“竹蜻蜓”及相关的制作工具。
“居场所”(Ibasho)的概念源自环境老年学家清田英巳,是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后提出,旨在预防社会孤立,尊重长者的贡献,促进社会和代际融合。居场所屋从零开始,吸引年长男女居民自愿参加,不只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的社区空间,也提供了一个场地,让长者有机会为各个年龄层的社区成员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