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拆弹声都震耳欲聋,尘土卷起,鸟兽四散,身处附近组屋内,能清楚听得到窗户因冲击波而发出的哐哐响声。实在不敢想象战火纷飞的年代,警报狂响,炸弹狂扔的惨状。

军警就地拆弹要封路,会否影响交通?自己是否得早点出门,或到咖啡座办公?要不要屯粮?这些盘算在接到老板的采访指示后,有了简明的答案——原地待命。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当局向来也办事周密,老百姓就别操这个心。这话确实不假。但换个思路来看,过度信任和乐观会否带来隐患?若危难之际,官方没来得及或无法介入协调,人民可有自我判断和应变的能力,抑或是在危机时肩负起监督、质疑和提建议的角色,化解重重难题?

本地过去10年至少在15处发现战时遗物。最近这一起拆弹事件,站在炸弹200公尺范围外的我,还是能切身感受到这枚炸弹的余威,仅一枚就足以震慑方圆数公里。

住家离炸弹那么近,怕不怕?性格爽朗的张大姐打趣地说,政府和专家那么厉害,自是不必担心,而对于有关粘胶带固定窗户的提问,她直接对我吭声冷笑。“我们只是按要求在窗户留了个缝隙做缓冲,你也太夸张。我不敢留太大缝,怕灰尘飘进来。”

星期天晚上与好友打牌偷闲,手机却频繁作响,跳出同一则新闻。原来,武吉知马路上段公寓项目秘林嘉园的工地,发现一枚100公斤的二战未爆弹。赫然发现这个上世纪的“古董”,只距离住家约两公里。

不过,张大姐后来补了一句,可能会稍微担心家中的金鱼缸会不会碎裂,但正好能测试当局的防护工作是否到位,问题不大。一些居民则说,不太了解引爆过程如何,反正就按指示疏散就是,有的甚还觉得“小题大做”了。

二战时东南亚在列强争霸中千疮百孔。当年还未研发出精确打击的技术,因此遍地投放的炸弹若未能引爆,最终都将沦为“战争余毒”。有报道称,1975年结束印度支那战争的老挝,遗留约900万至2700万枚未爆弹,每年都有无辜百姓误触死伤,需百余年才能彻底清除这个毒瘤。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记者)

官民信任固然重要,居安思危、思辨能力似乎也不可或缺。

抱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在引爆日清晨来到熟悉的邻里,准备采访居民早上8时前陆续撤离的反应。原以为居民拿着大包小包离家,起床气会很重,但一番交流后,一些人除了嫌麻烦,大多神色自若。由于预估疏散时间得花上11个小时,有人还计划到对岸新山一日游。

延伸阅读

二战结束距今近80年,世界格局更复杂,大国角力、地缘政治变化莫测。历史应被时刻牢记,安不忘危,同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