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是物价高昂,又如何构成危机呢?根据罗素集团对旗下大学展开的调查,约20%的受访学生说,因生活费危机曾考虑过退学;25%透露,经常因买不起食品而无法日用三餐,有的一天只吃一餐。一大部分的受访者说,为了维持生计必须打工,承受来自学业、工作和金钱三方面的压力。基本生活物资缺乏保障,仅为能体面地维持正常生活,就让我们感到非常焦虑。
作者是伦敦大学学院药理学学生
这条街原本没有这么多人挤着睡觉。据英国《卫报》报道,露宿伦敦街头者在2022财政年比上一个年度多了1700人,显示生活费危机并未在英国首相苏纳克的新经济政策下得到缓解。从2021年的年末起,通货膨胀、冠病疫情、燃油危机、经济制裁、脱欧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导致英国人的生活费上升,可支配收入缩减。
来英国之前,很多人告诉我可以在英伦好好享受生活,但来了之后,我发现实际生活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这个老牌帝国早已不复往日光辉,空气中弥漫的只有早年工业革命产能过剩遗留下来的尘土。她的落日余晖,照耀不到大多数正挣扎求存的人民。
一些人或许会认为,罢工抗议是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或“挑战权威”的表现。然而,在这场生活费危机中,我看到的是他们为了能生存下去而发出的呐喊。英国政府已推出生活费援助配套、加薪措施,但加薪幅度始终追不上通胀,因此无法缓解大家的生活压力。
日前路过公寓附近的超市,发现门口多了几张整齐摆放的床垫,上面铺着薄被,恍然意识到又有更多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搭建临时住所了。为了扛过冬天的风霜,他们必须找寻遮蔽空间,在打烊的商店门口靠着别人捐赠的床垫、被子或帐篷熬过寒冷的夜晚。
生活费上升的幅度令人咋舌,如今街边食品至少要收8英镑(约13.50新元)、地铁单程费用在短短一年内,从原来的2.5英镑涨至2.75英镑、一个鸡蛋约60便士。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为了省钱,我和不少同学都会在家里备好餐食,带去学校用微波炉加热。
英国国民保健署初级医生也在今年数次罢工,要求把薪水恢复至2008年薪资锐减前的水平。一般人会以为医生待遇丰厚,实际上初级医生的处境跟在籍大学生相似。据英国医学会调查,约八成的初级医生须要减少食品开销、少开暖气,方能度日,约一半甚至表明付不起水电费。
在生存焦虑氛围下,欣慰的是社区已形成一种彼此照看的默契。相隔几日之后,当我再路过同一家超市时,商铺未打烊,但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已铺好床垫准备入睡。显然的,是在店员甚至店主心照不宣的默许下,这群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才能在伦敦这偌大的城市中,找到可以安心入梦的一隅。
可支配收入的缩减,也促使许多行业的员工上街罢工抗议,要求加薪。我们常戏称,出门之前须要看一下黄历,看看当天有没有地铁员工罢工。他们在短短一年内已罢工数次,除了要求加薪,也抗议养老金制度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