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入选MSCI,意味着海外资金能够配置这些个股,一旦剔除,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对于一些具备基本面支撑的大市值个股而言,外资配置额或许影响并不大。

MSCI为中国A股国际化提供全球化舞台,而中国成分股跻身MSCI平台是为MSCI撑门面,没有中国股票参与,MSCI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此后,中国股票在MSCI进进出出,总体而言,进大于出。

当然,从中国股票自身来说,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被纳入MSCI指数的股票不要以为是戴上铁帽子,荣耀一生。如果企业经营闪失,失去代表性和参考价值,随时都会被踢出。数据显示,本次MSCI在全球一共剔除了101只股票,中国占了65%,这是前一阵子A股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后果,也与有关企业经营不善有牵连。

不过,被MSCI剔除不一定就此失去投资价值,曾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的北汽蓝谷,就曾遭剔名。富有戏剧色彩的是,北汽蓝谷并没有因此下跌,相反,该公司股价表现颇为异常。2020年11月11日,MSCI宣布剔除北汽蓝谷,可是12月1日起,北汽蓝谷开启飙涨模式,其中不乏涨停。

(作者是中国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A股与MSCI之间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13年。彼时,鉴于全球资本市场对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需求的攀升,一向傲慢的MSCI开始考虑将其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当年6月12日,宣布就A股纳入指数启动投资者咨询。此后,A股三次闯关MSCI,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秉承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及长足发展的初衷,监管层改革始终利剑高悬,譬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改革、停复牌监管新规等频出。

此外,这66只股票不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经济向好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从长远来说,未来A股走势不是靠MSCI壮威,而是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

中国股票纳入指数是双赢

MSCI为中国A股国际化提供全球化舞台,而中国成分股跻身MSCI平台是为MSCI撑门面,没有中国股票参与,MSCI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此后,中国股票在MSCI进进出出,总体而言,进大于出。

本次中国股票在MSCI有出也有进,虽说剔除66只中国股票,但仍有五只新纳入MSCI ACWI,一些刻意做空中国股票的煽动者却闭口不言这一事实。况且虽说此次中国指数剔除66只股份,数目是近年来最多,但对A股影响很小,因为涉及股份市值跌至市场门槛以下,合计权重不大,初步估算只是2%左右,流出的资金有限。

站在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角度来看,MSCI大幅减少中国公司不是十分明智,将导致外国投资者无法分享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被MSCI剔除的中国公司经过努力争取,仍有被请回的机会。比如美的集团2020年1月因外资持股比例突破28%,被“买爆”,违反指数“可投资性”原则而被剔除。此次,它又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好消息是,春节前,中国证监会易主换帅,农历兔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A股飘红收官,主要股指悉数上涨。在此情势下,MSCI剔除66只中国股票只是一个小小插曲,没有必要放大中国股票负面效应。投资者要树立信心,切不可自乱阵脚。

MSCI为了保持指数的鲜活性,及时精准地反映全球指数状况,采取流动性操作,每季度调整一次。资料显示,MSCI指数一般在每年2月、5月、8月和11月调整,在调整月的前15天发布调整公告,在月末生效。有关股票有进有出,这是MSCI的常态化管理,没有必要过度猜测。

这原本是MSCI每季度调整的一个环节,主要应对中国房地产企业、大型航空公司效益下降的现状所采取的应时之举,不必大惊小怪。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2月12日发布消息,将从代表性的MSCI全球指数(MSCI ACWI)中剔除66只中国股票。消息发布后,资本市场舆情哗然,一些原本就做空中国股票的乌鸦嘴更是卖力起哄,极力宣扬MSCI剔除66只中国股票的负面效应。

本次剔除了66只中国股票,中国股票依旧有704只留在MSCI,中国股票的权重降低了0.31个百分点,占比仍高达24.80%。我们也要看到MSCI对中国股票的厚爱,比如2023年5月12日,MSCI一次新纳入53只中国股票。因此,不要把MSCI一次剔除66只中国股票解读成阴谋论。

经过不断自我修复,A股已经较正确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大盘。2018年5月15日凌晨5时左右,A股正式被纳入MSCI指数,这是顺应国际投资者需求的必然之举,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前景和金融市场稳健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