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旅美中国经济学家)

廉价的中国出口变成重商主义的“中国冲击”,引发西方国家针对全球化的政治反弹。

“幸福的全球化”奠基于成本比较理论之上的国际分工格局——美国为全球提供经济服务的金融系统与高科技产品、教育;七国集团(G7)发挥工业优势,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利用曾经低廉的土地价格与劳动力成本,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全世界提供了便宜的服装、鞋帽箱包、玩具(老三样)。但西方国家在享受大量廉价中国制造,并提升自家生活水平之时,也逐渐受到产业空心化与结构性失业的困扰。这就是美国工人从民主党铁票仓变成共和党选民的社会背景,也是特朗普2016年大选获胜的重要原因。

美国“制造业回流”为何艰难?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最近宣称,“幸福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它正在让位于竞争的全球化。全球化自苏联解体之后开始,历经30多年后世界发生剧变,全球化之所以“幸福”,只因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提供国;全球化进入竞争状态,只因中国业已成为制造业大国。

“幸福全球化”变成竞争全球化

耶伦此次访华之前,曾谈到自己1998年与2023年两度访华的观感。这些观感反映的其实是全球化剧变为美欧带来的困境:中美(欧)原来是互补型经济,中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以“老三样”为主,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廉价消费品,大大提升西方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自然受欢迎。自从中国10年前进入高科技领域,并在耶伦重点抱怨的“新三样”上占有绝对优势,与西方就成了竞争关系。中国的优势一是有产业链,二是劳动力资源,三是原料锂的廉价自供,因此西方吃不消。

因此,耶伦访华带去的“中国问题”,其实是美国自身的问题,涵盖了教育系统与制造业系统。厂商竞争求胜的秘诀就是速度与效率,DEI理念考虑了新身份政治的特权人群的“就业优先”与福利待遇,独独不考虑制造业需要合格的技工与工程师,须知空喊DEI口号,并不能让没有相关数学知识的员工熟练操控机床。

美国合格的技工短缺并非短期内可解决,原因说穿了太可笑:技工须要受过数学教育,但美国多年来为了迁就不喜欢数学的黑人与拉丁裔,将数学定义为种族歧视的工具,不少中学已经将数学变成了选修课,甚至取消了数学教育。

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就是基于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利用灰色手段取得的美国技术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发动的。但是,提出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始于2008年美国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让一些美国精英意识到产业空心化对美国严重的伤害。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3年2月12日发表的第二任期首份国情咨文中,称执政的首要任务,是“让美国成为新增就业和制造业的磁场”,并表示“要确保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发生在美国”,但直到任期结束,美国制造业回流主要体现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几份研究报告预测的前景中。

美国制造业回流比许多公司预期的要艰难,原因何在?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估计,美国的技工缺口很大,这是制造业回流的最大挑战之一,它占了企业延迟回岸计划原因中的70%。德勤和制造研究所于2018年启动第四次技能差距研究,以重新评估他们之前的技能差距研究。研究显示,2018年至2028年间,技能缺口可能导致约240万个职位空缺,潜在经济影响达2.5万亿美元(约3.4万亿新元),导致制造业损失近455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4月3日访问中国带去一张“问题清单”,但最受西方重视的就是她提醒中国:不要再依赖出口支撑疲软的经济,要想办法提振国内消费市场,西方国家都受不了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被称为“中国冲击2.0”)。这当然不会有结果。在她临行之前,我就在社媒平台X上谈过:美欧与其让中国减少生产,不如提高关税减少中国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企业。因为前者是劝人自杀,后者是让自己不要自杀,何者有效,不问自知。更何况,美国就算提高关税,如果同时没能让制造业回归美国,进口廉价中国制造可能还将继续。

这些研究还根本不敢涉及种族配额的DEI(编按:指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以及包容(Inclusion)三个词的简称)制度。DEI要求企业不按雇员的专业素质,而是按身份(种族、性别)雇佣员工,严重妨碍了企业效率。最近几年航空事故高发,最后美国人发现,无论门塞供应商精灵航空系统公司,还是生产厂商波音公司,或者是营运商阿拉斯加航空公司,都是推行极左“觉醒主义”DEI政策的急先锋。这些企业使用的生产、安装、检验人员,根本不是根据专业素质录取的,也未经过严格的职业技术培训,只看身份是否符合DEI政策的政治正确标准。

美国合格的技工短缺并非短期内可解决,原因说穿了太可笑:技工须要受过数学教育,但美国多年来为了迁就不喜欢数学的黑人与拉丁裔,将数学定义为种族歧视的工具,不少中学已经将数学变成了选修课,甚至取消了数学教育。不少教育精英抱怨数学是“白人的港湾”“数学本身就受到白人和种族主义的支配”。

同为左派的英国经济学家罗伯茨(Michael Roberts)于4月10日发表《中国不公平的“产能过剩”》一文,尖锐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世界海关组织(WCO)分类的所有类别商品的国家。这使中国在终端价格方面拥有关键优势:当你想在中国制造某种产品时,你可以在国内找到该产品的整个供应链……中国公司的竞争力是压倒性的……耶伦和西方领导人担心,如果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将直接吃掉所有人的午餐。”“所谓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威胁是一个流行语,实际上是指中国的竞争力太强,耶伦要求中国解决这个问题,就好比一个短跑运动员要求尤塞恩—博尔特跑得没那么快,因为他跟不上。”

中国在这段时期通过“市场换技术”(让外资为了市场出让技术)、千人计划(知识产权的灰色转移)、模仿,加上10多年前看准西方的绿能政策,提前谋篇布局,终于用“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板、锂电池)挤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欧洲市场,还可能扼杀美国扶持本土清洁能源产业的政策。

耶伦等左派精英应自我检讨

可惜的是,如今的制造业离不开较高素质的技工,仅以数控机床为例,就须要技工具备线性代数、几何、函数等知识,连中学数学都不想学习的黑人、拉丁裔(包括拜登政府放进的2000多万非法移民),希望他们成为美国制造业的技工,有如中国文革时期希望工农兵学员成为科技人员一样虚幻。

BCG在2023年9月发表的报告《过去五年里,超过90%的北美公司已转移生产和采购》,列举了以下数据,从2018年到2022年,美国从中国的商品进口下降了10%,但从墨西哥的进口增加了18%,从印度的进口增加了44%,从亚细安10国的进口增加了65%。但彭博、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引据的研究却讲了另一个真相,不仅制造业没能回流美国,就算上述“友岸外包”“近岸外包”之地的生产,不少只是中国产能转移,主要零部件、技术还是来自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