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不巧看到社交媒体上针对不同课题的留言,语无伦次的层次真可谓千姿百态百花齐放,这感觉有点像坐上了司机位的驾车者,特别是当他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往往性情有了180度的转变,急躁、不耐烦,容易被激怒,都是人性的另一面。也许是/特别是疫情期间,社交媒体成了很多人真假消息的来源处和郁闷心情的出气管道,生活处处受限,原本的许多自由被病毒剥夺,当看到社会上有能力者过得比自己好,依然可以悠哉闲哉吃喝玩乐,很容易觉得不满,积累的压力和怨恨于是见缝即钻,难听的话冲口而出,语气自然不好。
社交媒体的留言栏目基本上放大了人的丑陋劣根性,也是最精彩的浏览内容,不论大小事正经事八卦事,十之八九的网民留言都酸溜溜充满怨气和醋意,网络酸民的“口不择言”已达炉火纯青境界,但网络酸民或残暴网民留下的问号是,为何我们总能随口说出那么多的“难听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负能量在传播?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本地歌手董姿彦在《红星大奖》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许美静的名曲《城里的月光》,网民不买账,被狠批。董姿彦很受伤,认为网民太残暴。她的心情不难理解,用“残暴”二字来形容网民的反应也很恰当。“残暴”想必是英语Cruel的翻译,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残暴的一面,尤其是在背后说别人闲话的时候,反正不必付钱,越残暴越刺激,这早在社交媒体年代之前,就已是真切存在的残酷霸凌现实。
以前还没这么方便可以埋名隐姓的年代,就已有一些吃饱很闲以匿名写信骚扰或投诉假想敌的心理变态人士,以此为生活乐趣。从校园到职场,当年那种一对一的旧式霸凌是针对性的,但因为看不见对方的反应,而对方也许没有反应,因此没有什么快感,就算有也不会直接,必有时差。相比之下,在社交媒体上毫无顾忌地针对各种看不顺眼看不爽的人与事发出种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瞬间得到大批不认识但感同身受的陌生人的支持,当然会有莫名的胜利感。越多人认同,对当事人而言就越残暴,一些心灵脆弱者被攻击倒下,自然成了“暴徒”的战利品。
难怪有些公众人物将网民的无聊留言形容为噪音,若不如此处理,实在很难在社交媒体年代生存下去。
难听的话我们都听过,也许也都说过。但在社交媒体年代当一切都更加赤裸裸,就会觉得难听的话更容易说,也更难听。
其实董姿彦的“残暴网民”事件已算小儿科,很多从政客到明星的其他公众人物每天所面对的恶毒留言简直万箭穿心,一些看似全职的残暴网民,只要一看到他们不喜欢的人物的消息,难听的话必定倾巢而出。看多了,觉得挺可怜,因为如果这就是他们的生活重心,这重心毫无疑问非常空泛,也让人担忧。
生活中难免有许多难听的话,从小时候被父母打骂,上学被老师责罚,上班被上司刁难,以及名成利就后,甚至是落难以后被相熟的朋友或陌生人冷嘲热讽,从当面到背面,很多难听的话往往都是忠言逆耳的生活成长养分,我们都得逐步学习如何妥当地消化被注射入脑海的每一剂难听的话,才能更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