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种重新发现的感觉,让我明白学习是一个从不间断的过程,而且总能有所领悟。有时是从新人的新派作风,有时是从旧人的经验之谈,两者之间互补互助,相辅相成。但若你态度傲慢不可一世,不论你是新瓶还是老酒,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消耗掉一些宝贵的时间和营养。
时不时会有这种新瓶老酒的发现,被翻唱的旧歌(近期特别多,从西洋乐坛的ABBA、Sting,到中文乐坛陈姗妮的《抉择》和茄子蛋的《恰似你的温柔》,以及众歌手重新再唱的《快乐天堂》),被翻拍的旧电影/电视剧,被重新印刷包装的旧书,被年轻厨师再烹制的旧食谱,被重新设计的腕表/汽车,被重新炒作的陈年旧事,甚至是被拿出来大讲道理的旧条规等等,这许多重新被诠释的事物只要包装得好,往往会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当落在对的人的手上,没听过看过的人,还会以为是新的。可见旧无所谓,关键是要有新领悟。
香港资深歌手林子祥与中国大陆新生代歌手胡夏合唱后者几年前的成名曲《那些年》,像是装在新瓶的老酒,愈发香醇,一老一少的组合有历练有青涩,歌曲被赋予了新生命。
我们常以“倚老卖老”来形容摆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轻视别人的人。由于傲慢的态度,这个传授经验过程中原有的历练都被掩盖了。就像是老酒在换瓶子的过程中做得不好,原本累积的历久香醇味道尽丧,倒不如去喝一瓶新的酒。反过来说,年轻一代若总是认为长辈和老人家学不会,不给他们机会、空间和耐性去尝试新事物,他们也就很难学习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做人道理和处事态度。新瓶老酒,基本上是一个双向的动作和过程。
所以很喜欢看到很多创新中国综艺节目将两代歌手放在同一个舞台上的做法,像最近的林子祥,之前的费玉清,他们在舞台上几十年的历练在被新一代歌手主宰的舞台上不仅没有被掩盖,反而起着传承作用。而新一代歌手带着敬仰却毫不畏惧的态度,让两代人之间的合作更能起完美的化学作用,连带让观众受益。旧歌新唱很普遍,一般来说也都能呈现出新的感觉,让听众觉得惊喜,但有些更好听,因为融入了岁月的声音,以及歌者的历练,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资深歌者的深度和宽度。
原本对《那些年》这首歌没有太大感觉,也许因为自己年龄关系,总感觉不到(或固执地感觉不到)什么共鸣。但这次听了林子祥略带沧桑感慨的诠释,感觉连年轻的胡夏也被带动了,整首歌的深度瞬间被提升了十倍,即刻并列经典歌曲。
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将新瓶老酒处理得好。一些新一代餐饮业者,将传承几代的老字号品牌套上“新生”名堂却改头换面得面目全非。一些观念食古不化总在原地踏步的固执长辈在思维上就很难与时并进,那些能够享受社交媒体乐趣的长者,总是态度比较开放的少数。事实上,若不愿求进,看法和观念完全不同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