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入画千年之后,东方舞团将它入舞,内敛含蓄,毫不张扬。青绿不衰是希孟短暂的生命,江山开阔,却正是今日文化中华的缓缓开卷。
多年下来,大家也几乎摸熟了《春晚》的固有菜色,不外乎欢歌丽舞、戏曲说唱、小品魔术等等,反正就是声光热闹,普天同庆。
一幅千年青绿如新的宋画江山,是生平近乎空白的王希孟(是否姓王都不能确定)于18岁时留下的生命孤本。这样一幅独生作品,不但和《清明上河图》分据了整个宋朝,还占了中国传世名画的十分之一。
只要有创意,再老的传统文化,也永远不会过了保鲜期!
年岁渐长,口味嗜淡,对我而言,《春晚》是过度奢华的年节豪宴,甚至在视听效果上,有时迹近爆表,甜腻反胃。但将它摆在除夕团圆饭的厅堂上,其张扬幸福吉祥的移情效果,还是和窗外偶爆的烟花鞭炮声一样,挺合我个人的“节俗”习性。
两岸灯火
《人类非遗》如此描述廿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这是西方人比较难以了解的描述。其实,廿四节气更彰显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的传统文化。
之前,我并不知道这简约古典的青绿舞衣,是隐喻北宋那幅比《清明上河图》还阔长两倍的《千里江山图》,但舞群的高髻垂眉与长袖旋腰,倒是一入眼便是错不了的“弱宋”气象,很有词味。我暗呼,壬寅春晚,若需落章,也就“只此青绿”了。
张艺谋这招廿四节气倒计时,是个补余,而且是铭刻在西方奥运的光轴里。
在如此红彤彤的饱腻声色中,《只此青绿》这支舞蹈却是今年一道叫人意外的“素菜”,仿佛在大鱼大肉拥挤的宴座上,突来一盘几乎不沾半点油烟的翠绿青菜,让人“搁下碗筷”,屏息欣赏。
2022春晚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典礼上,分别用了两件“老东西”,但用得生鲜活猛,令人刮目相看。
从海外视角来看除夕《春晚》,它可算是中国“出口”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常年品牌了,也已超越早年盛极一时的日本《红白合歌晚会》。
《春晚》后四日,是壬寅立春,也是北京冬奥的开幕礼。在没冬雪的赤道,对于陌生的冬奥,我唯一的关注点是张艺谋如何让冬奥开幕礼和14年前的京奥开幕“对立”。没想到老谋子单单从开幕日年初四的立春节气,就顺手活用了2016年成为人类非遗的廿四个节气,彻底以“中国时间”巅覆世人的倒计时认知:“看,中国人的时间,就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