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品尝到大埔古老的传统甜食——鸭松羹。深褐色,明亮且湿润。配料有花生和芝麻,可以闻到猪油、姜及陈皮的香气,就是没鸭肉的臊味。

旅程的最后一天,我在旅游休息站买了一包梅菜酥,与车上的乡亲们分享,大家都赞不绝口。到了白云机场,去了几家手信食品店,都没有卖梅菜酥。还真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最丰盛的一餐该是乡亲们招待的午餐。那加了生姜的黄酒,温热后,口感更舒顺,也增强了风味。很欣赏黄皮盐焗鸡,对这不油腻、紧实、有弹性的口感非常满意。

早餐的首选是老鼠粄。福建人叫它为米苔目,广东人称其为老鼠粉。我超爱大埔的干捞肉碎老鼠粄。朴实不花哨的做法,只靠猪油、蒜蓉和鱼露,这就是客家调味的咸香特色。

三年前,跟随茶阳会馆回广东省大埔县,如愿回乡。

可能我不是生于斯长于斯,所以感受不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境,但让我享尽了客家美食。

家常菜虽然算不上高颜值的料理,但熟悉的味道总会永远留在“食忆”中。梅菜梅菜我爱你,看到了梅菜想到你。脑海里浮现出母亲晒芥菜做咸菜干的画面。

旅游社提供的两顿饭中,吃过几回梅菜猪肉。梅菜干总是吃完,留下肥腻的五花肉。如果让当地人看到,生怕会有暴殄天物之嫌。

想念母亲的梅菜干蒸猪肉碎和梅菜干焖五花肉?去做就是了。先将五花肉焯水,切成一厘米厚,不用煎,待用。将梅菜干用蒜蓉、姜片、蚝油和黄酒一起炒香。试味,如果觉得酸就加点糖。加入五花肉翻炒均匀。在电子砂锅中再焖上一个小时。卖花赞花香,五花肉全吃光了,只剩下黝黑发亮的梅菜干。此时,亮起了用印度煎饼Roti Prata做梅菜酥的念头。

在休息站吃的牛肉丸还不如岛国的大埔牛肉丸。酿豆腐的肉馅太少了,如客家人所说的“鼻屎般多”。这可能与当时当地的猪瘟有关。但是豆腐的质地和味道,都好到没话说。

在这里吃过的算盘子,感觉芋头的香味不浓,可能芋头下少了。我爱吃母亲与嫂子经常做的芋儿粄(有人叫它金条或金砖),切成片的。虽然没算盘子的卖相和Q弹的口感,但加了香菇、虾米、鱿鱼丝和肉碎,不管是干炒还是湿焖,都没有让我失望,吃起来特别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