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时,死有时,每当我们亲友离世,内心感到心痛和难过之余,替逝者安排身后事,从遗体到骨灰处理,以至丧礼等事宜,尽能力帮助联络相关服务机构,妥善处理丧事。那些孤身只影,没有亲人的逝者,都会有有心人和慈善的殡葬业者主动为孤苦逝者处理身后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让死者走得有尊严,是社会的良好现象。

的确,当任何人到了要为自己身后事规划时,回首来时路,忆起当年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子,怀着崇高理想,展翅高飞,如今已年岁老去,到了要规划身后事,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呢!

很多人没想过身后事,有人会说:人死后一了百了,身后事留给活着的人去处理吧!即使有人想过身后事,也是如驼鸟式的想法,得过且过,并没有真正去行动、安排或规划。或许有人觉得身后事不过是死后的葬礼之事,而丧礼之事都由殡葬业者来承包,很简单的事,不必去烦恼。

另一更重要的身后事就是——遗嘱。当然,有房地产者,立下遗嘱更显得重要,儿女为争遗产闹上法庭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家人六亲不认,家族分裂,那是逝者不愿见到的,死不瞑目!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所以尽早立下遗嘱,才是上上之策。

人们习惯于生前不谈身后事,尤其是谈论死亡对很多老人来说是个晦气、不吉利和忌讳的话题,唯恐避之不及,故在生前预先规划身后事不易。其实,身后事留给后人是不简单的事,比如生前没有交代,而又是无宗教信仰者,家人可能争执应该要用什么宗教仪式办理葬礼?还有遗体要用什么方式举行葬礼?火葬?土葬?海葬?如果用火葬,骨灰如何安排?骨灰瓮放在何处?抑或撒在清心园等?这些皆是需要考虑的身后事。

唐朝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的“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诗人抚今追昔,不胜哀痛,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这首诗也可解说:光阴荏苒,人生短暂,如今已来到身后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