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听此言,我还真有点不服气,暗自思量我怎会那么的内向,虽说平素不爱公开发言,好歹也曾在大学兼任四年的讲师,面向整百人说话不至于怯场。经她进一步说明,我渐渐明白内向与外向,并非简单以“爱不爱交际”区分,而是对于环境与人群的一种条件反射,是主动抑或被动,内心与外在是迎或拒,而这两者又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人性毕竟复杂,外现的配合也许是内在抗拒的伪装。身处应酬的场合,这样的表里不一,就更加明显了。

有个懂得“命数”的朋友,曾经根据她对生命数字的研究,测算出我是第九类,所谓第一到第九的顺序,依次是从最外向(extrovert)到最内向(introvert )。

话说回来,和自己约会与两人及以上的约会,两者之间并非零和关系。倘若懂得适时切换,来去自如,不失为潇洒自在,独处也得有点功力,一个拿捏不准,变成“自闭”就大大不好了。

正因如此,两人以上的约会,如果话不投机,或者掺了“目标主导”性质,期望从相约之中达成什么目的,那样的约会就更加制约了,“利益驱动”之下,何来心灵洗涤的舒畅?自己和自己约会,说白了就是独处,这是一种让我们内省、身与心对话的机缘,“约会自己”期间,既可以为境界所限,也能无远弗届,若是两个人及以上的约会,你必然得有所回应,一来一往,无法“为所欲为“或神游太虚。

“另有安排”是事实,但“另外有约”则是托词,所谓约会,自然是两个人或以上,方能成事,足以先“约”好之后而相“会”,断不可能自己和自己约会。然而于我而言,的的确确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而且还颇有所得。当晚我就是独自一人搭乘地铁游览岛国东西部,其乐无比。

回想前个周末下午,接到老友的电话,邀约当晚出席他的音乐会,演出前的三个小时才邀请,难免予人诚意不足的感觉,考虑到对方是耄耋之年的前辈,或者真有疏漏,因此并不介意,但我早有别的安排,就以另外有约而谢绝了。

这趟短短七天的东京之旅,主题是身心保健养生,虽然恰逢樱花盛开的季节,也没特地去上野公园,然而某日路经目黑区一条小河,意外邂逅两岸樱花对开,争艳斗丽,我一人漫步赏樱,倒也乐趣无穷,一个人出游,也可自由惬意,原来独处亦有另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