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突来的“乌台诗案”,曾受牢狱之灾的苏东坡有怕过吗?我想是肯定的,否则也不会有“平生文字为吾累”的感慨,也不会一度有投河自尽绝食的念头。所以词中的“谁怕?”既是苏东坡的自勉,也是领悟,尝试和苦难相处,便可获得内心的自由。不管晴、雨、悲、喜,身心便安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既是先行者,也是同路人,更是领路人。

有人问我最喜欢苏东坡的哪首诗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苏东坡的诗词,是疲累时抬头仰望的满天繁星;是领略百味人生的珍馐美馔;是行云流水和荡气回肠的美感,更是抚慰和直击心灵的“佛经”。所以我都喜欢,不分伯仲。但仔细想来,在人生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会对他的某首诗词有特别的感触。当下,每当吟诵《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总不禁潸然泪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即现今的湖北黄冈。我们往往只看到苏东坡此时的旷达超脱的胸襟,可这种豁达豪放之气也是在不断遭遇坎坷挫折后百炼成钢的,历经苦难后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苏东坡的一些旷世之作,都是在他遭受贬谪与磨难中写下的,正如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当人生突遇狂风暴雨时,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态度,不妨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虽然简单平凡,依然可以从容前行。待到雨过天晴,回头再看曾经的坎坷和泥泞,已经波澜不惊,那些不堪的往事已不足挂齿。所谓风雨,所谓晴,都是过眼云烟。这就是这首词给予我的共鸣。历经艰难鞭打而成的这些不朽之作,闪耀着救赎的光芒,救赎世间所有正在遭受不幸和苦难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