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每个制作人都有各自的习惯和做法,例如笔者的习惯是在正式录音前,会先在场外作针对性的练唱。有者长达三个月(尤其是新人、新歌),短的至少也要好几次练习,直到完全掌握技巧和情绪才正式进入录音间录音,以免在纠正过程中浪费时间和耗掉激情。而录音前几天的睡眠状态和饮食非常重要,录音前的情感沉淀与酝酿,更是必要步骤,否则歌中情景很难想象到位。

此时说出此事,只因丽霞的首张个人专辑收录了新编曲的《万种风情》。以免混淆视听,在此就当成一则娱乐新闻公布,也让大家复习一下这光怪陆离年代的不新鲜事。

歌曲在1989年的新谣节发表后,也许内容符合一般民众心态,让当年红极一时的徐小凤和几位香港歌手相继推出了他们诠释的版本。笔者对此深感荣幸也感谢他们对新人的赏识。这首歌曲就这样陪着大家过了好多年,没想到隔了约十几年后,此歌又引起海外一个音乐人的“青睐”;词曲原封不动,只把作者的名字改成了他自己,然后录下自己的歌声,大剌剌地放上YouTube与众分享。此举当然引起一些有正义感的网民指正,但是过了那么多年,此歌仍然在网上流传,更吊诡的是在一般卡拉中心的点歌单中,笔者的版本屡寻不得,唯独他这首可以供人点唱。

回想这半年来为丽霞录制《若是你想起我》专辑里的十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算是《万种风情》。有别于当年笔者的激昂,30年后重编的《万种风情》以缓慢慵懒的节奏滑过悠悠岁月,把听众拉回到好久以前那个年轻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己。丽霞唱来,颇有千帆驶过回头一望的云淡风轻;时过境迁的如今听来,真是天凉好个秋,不无感触。

前文提到《若是你想起我》的制作过程,没想引起不少读者和歌友们的兴趣,纷纷给予一些反馈和提问。更多的是,他们对歌曲制作过程有那么多的考量和准备感到有些惊讶,而身在其中的音乐人往往并没察觉有何稀奇,正是印证了隔行如隔山的说法。

《万种风情》写于1988年。那一年,创立了两年的广告摄影公司正式拥有自己的摄影棚,开销倍增,工作繁琐,加上感情生活陷入低谷,年轻的欢快至此告一个段落。新一页的人生开始面对许多问题,无人指点迷津,身心如困兽般焦虑彷徨,若不是还有音乐和大山,相信会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