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场是关于木雕的,他们上载了讲座视频,主讲人是董咏祥,这位马来西亚年轻人喜欢木雕,到台湾读完硕士后回国创办景华工坊,致力于木雕工艺的传承实践。他在长桌前侃侃而谈,配合在马国和台湾各地拍摄的照片演示,介绍不同材料的牌匾题刻、技法饰面、题材的地域与时代特征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热忱。

1927年中林氏宗人筹建九龙堂,以林路为首的信托人将项目委托给本地知名的欧洲建筑师事务所Westerhout & Oman,设计出西洋古典复兴式样的建筑。虽然建筑是洋体,作为宗族祭祀场所,空间需要华魂。由外至内大量的牌匾题刻为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提了精气神,塑造出华洋交融的南洋特色。作为跨方言群的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牌匾题刻的主题皆为赞颂林氏源流与族人成就,无论题书者还是敬献人,显示南来宗族深厚的脉络。

九龙堂还有六幅巨型黑框白底黑字木刻贴雕。四幅悬挂在前堂左右两侧窗间墙上,分别题写着“忠”与“孝”,以及“廉”与“节”。若是用心观察,堂中“忠孝”二字竟有三种不同气韵。另外两幅悬挂在后堂门洞两侧,内容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所书的《万安桥记》,千年前为泉州洛阳桥所做的阴雕石碑,因为九龙堂的兴建,匠师以木刻的方式,将这楷书传世之作带到化外之地的南洋。

一直很想了解本地的传统工艺,遗憾的是相关的研究记录太少。年初去槟城结识当地的朋友,加了他们的脸书,发现COEX举办很多相关活动,虽然无法亲临现场,借着网络便利也可在云端饱点眼福。

二层妈祖厅的三副对联均为颂赞林氏祖姑天后的慈悲伟绩。两副黑底鎏金的是1988年所立,分别是合成发有限公司与和成发五金有限公司的林姓董事所敬献。最靠近妈祖神龛的那一副雕工精美,采用鎏金镂空雕,以喜鹊梅花图案嵌字,推测是在妈祖龛落座后敬献的。

新加坡也有很多牌匾题刻,这两年因为研究九龙堂祖先牌位,关注牌位的制式雕刻与牌匾对联特征,一路摸索看见另一个世界。

第三类是由宗亲敬献的木刻对联。九龙堂建堂时正门两侧悬挂的对联在日据时期遗失,现存是1948年由林庆年率领董事复刻敬献的。大门内侧上方悬挂着金底黑字“万派同源”的匾额,是1929年厦门忠孝堂董事所敬献,精美的手绘金漆装饰边框,可见“厦门曾姑娘街林惠益号木器店造”的字样,印证九龙堂牌匾由原乡而来的传闻。挂在中龛两侧显耀位置的是1937年由九龙堂正总理林庆年所敬献的对联,时任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会委员、国民大会马来亚华侨代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这位安溪人是二战前马来亚林氏之光。前堂左右龛两侧及立柱上还有三副1953年所立的对联,分别由林深泽、林玉焜(率子景祥、景丰)、林仰韩所敬献。

洋洋洒洒写了千字,只是初识的九龙堂牌匾题刻,心中的疑团比所知的答案更多。要想看得更清、看得更多、看得更远,还需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在这喧哗尘世安静从容地学习。心心念念着下次去槟城,要找专家多多求教。

第二类是装饰性木制牌匾。一层前堂楼板下高悬金底黑字与红底金字的牌匾,营造出华丽的祭祀空间。中龛上部悬挂着宋仁宗题写的三幅匾额,中间为“忠孝”二字,左右两边是褒奖林氏的御诗。1948年中建造左龛和右龛时,其上方匾额仿照中龛做法,根据神龛宽度调整比例,雕刻工艺亦不相同。还有16幅功名牌匾,包括八个状元、四个榜眼、四个探花,代表着历代林氏宗人的科举成就。

根据制作与呈现方式,九龙堂牌匾题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当时的新材料水泥制作。最为醒目的是门廊正面贯穿两层的罗马柱上红底金字浮雕的对联,是泉州进士与书法家林翀鹤于1928年惠赐的墨宝。一层正门上方水泥凸版的“九龙堂”三字,表面饰有鳞状纹理,粉刷成金色。与之对应的是二层大门上方素面水泥凹版的“林氏大宗祠”五字,字体粉刷金漆,两侧由林拱河敬献的对联是同样的做法。

新加坡也有很多牌匾题刻,这两年因为研究九龙堂祖先牌位,关注牌位的制式雕刻与牌匾对联特征,一路摸索看见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