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矛盾在于,构成人物的重要因素,也在于他(她)过去的经验,于是,电影用一些相对隐晦的信息,塑造观众对他们的过去的想象空间,而每个人的想象理解都会不一样!不过,这就是文艺电影,就是导演想要通过电影表达的时代感受!

在所有的品质中,我始终觉得勇气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内卷和躺平的年代,在大银幕似乎在日渐消亡的今天,本地导演拿出自己的勇气和思考等待大家的感受和分享……

对于三个年轻人的过去,他没有很多交代,或者说交代得比较迟,这是为什么很多观众觉得梳理不出人物脉络的原因。

疫情后,各行各业都在收缩,走进戏院看电影的习惯似乎也被改变了,哲艺没有停留,在寂静的疫情期间,自编自导了电影《燃冬》。我们对他是有期待的,我们对陈哲艺从来都是有期待的!

比如说周冬雨饰演的旅行团导游娜娜,从她出神望着花滑少女在冰面上起舞,在书店聚焦一本花滑指导书,昔日队友找上门来送回很多奖牌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知道,她曾经应该是有过这样的梦想的,但因为何种原因放弃,中间发生了多少事,我们不得而知。并且这些信息在电影比较后部才有轻描淡写的交代。

在新加坡的电影首映会上,陈导演的言语间离不开电影离不开创作,离不开对于疫情后电影发展的焦虑,他也表示不能停歇不能躺平。所以他勇敢地挑战了一部中国题材的电影,又很意识流地去表现了三个不相干的年轻人在短暂几天的时间里重新解封自己的内心,不再躺平。

在这个海量的商业世界,在这个自媒体短视频越来越成为主体及时发布的时代,当导演,当文艺片导演是要有勇气的。

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故事,这是一个你需要一些背景知识的电影,这是一个你要动些脑筋去探寻它的隐喻并看到最后的影片。他是一个抽象的电影,带有欧洲电影的味道。抽象电影对观众是有要求的,接受它的慢,接受他的铺陈和悬念,接受它似有似无的虚无。

拍电影,拍一部自己并不熟悉环境颇具争议主题的文艺片更需要有勇气的。在这点上,我们要为本地青年导演陈哲艺在疫情期间迈出的这一步鼓掌。

陈哲艺说,心中的青春就是冰块的样子,看起来晶莹剔透,但如果仔细看,里面有一层一层裂痕、朦胧,“青春就是这个样子,很多时候你一直在寻找自我的定义,寻找各自的一种关系,尝试不同的友谊等等”。

作为新加坡导演的陈哲艺如何拍一个发生在中国东北的年轻人故事,这个东北边境小城的故事如何触动到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周冬雨和刘昊然又是如何在没有剧本的前提下加入到剧组,并且献出了从影以来最大尺度的表演。

电影海报给人一种错觉,三人行,三角恋情,中国大陆七夕上映的宣传更是大肆宣传了周冬雨和男主的恋情以及情欲戏,让观众对中性的冬雨多了一层期待。但这些与剧情并不吻合的宣传是否合适?!你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走进影院,因为演员和导演的知名度吸引一些幻想甜美的观众,结果自然是与观看体验背离,一部分观众期望落空一定会有负面情绪借助自媒体威力持续影响发酵,还不如你白纸一张地走进影院。

在所有的品质中,我始终觉得勇气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内卷和躺平的年代,在大银幕似乎在日渐消亡的今天,本地导演拿出自己的勇气和思考等待大家的感受和分享,是《燃冬》最真诚的探索!

刘昊然饰演的金融男又是为何心理上产生了疾病,以至于要自杀?又比如上雪山看天池,在山上遇到熊等等,这就使得这部电影,本质上是抒情而脱离写实的。它更强调“状态感觉”而非“事件事实”,这也导致一部分观众会表示“很难看下去”,他需要有一定想象力和感受力!

而导演陈哲艺,其实是个异乡人,出生于新加坡,毕业于英国皇家电影学院,长期生活在欧洲,之前的长片《爸妈不在家》《热带雨》都将镜头对准了新加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