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侍者回答提问时仍然语气坚定:“用细面是博多,用粗面是大坂风格。”
和目前香港许多日式拉面店一样,店家也制售白、黑、赤三款不同拉面:“白虎”主乳白豚骨汤,“黑虎”则黑蒜油味弥漫,“赤虎”于辣油味增汤中跃动,配料大致如上所述。
其中札幌和大坂风味的拉面我已评述过,这次聚焦于博多系。
像我前些时候路过湾仔厦门街,见原本主打大坂拉面的“神虎拉面”店铺已改作“一虎拉面”,高举博多拉面旗帜,几乎座无虚席,于是入店去一探究竟。
若以1910年“来来轩”在东京浅草区初创为正式启端,则日本拉面发展迄今已逾百年。在此漫长时期中,众多风格派系衍生,既割据本土,亦发扬海外,尤其是华人世界。
另外,又列出两款“定番”(teiban,“经典”的意思)拉面,居然是“鲔鱼拉面”和“柠檬拉面”。尝过两者,汤头殊异,前者用酱油和烟熏过的鲔鱼肉煲煮,后者则将浸泡柠檬数周的酱汁加入豚骨汤中,虽然都清爽可口,但却不见和博多地区的关联。
有趣的是,餐牌上“赤虎”之下居然列印了“大坂人气”四字,叫我疑惑不解。
多年后我稍有涉略,方知博多拉面具有四大特色:一则用低加水面粉搓制而成碱水黄色直条细面,其泡汤容易软烂,宜速食;二则用大火长时间熬煮乳化的白浊豚骨汤头;三则上桌时面量少,顾客觉得不够吃可以“替玉”(kaedama),追加面量;四则配料不外乎叉烧、木耳、红姜、芝麻、溏心蛋、紫菜、豆芽。
就香港而言,首家日式拉面店“一平安”在1984年开业,以长崎拉面吸引尖沙咀一带的白领与游客。其后引入香江的有东京、大坂、札幌、博多、熊本各派系,名目琳琅,且多由餐饮集团代理经营,如味千集团(大陆)的“味千拉面”、“札幌拉面”、“面屋武藏”和“神山面屋”;美心集团(香港)的“一风堂”;佳景集团(澳门)的“霸吗拉面”和“风云丸”;橘焱胡同集团(台湾)的“一幻拉面”。
博多位于日本九州岛北端,原为17世纪博多湾内福冈城东侧的商业区。2003年,我因为研读郭沫若在九州大学学医时写下的《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夜步十里松原》等诗作而初识此地。翌年,获郭氏孙女藤田梨娜教授陪同到福冈博多实地考察,还原郭沫若笔下居宅附近博多海湾、十里松原和筥崎宫神社等景点。当时虽然也曾到福冈市中心用膳,却没怎么留意拉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