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原籍安徽休宁,清康熙年间移居南浔。张静江祖父张颂贤靠经营丝绸和盐业致富,成为南浔“四象”之一。张静江可谓民国史上的奇人,他虽瘦弱、近视、跛脚,却“眇能视,跛能履”,能量极大。这种看似弱不禁风、一推就倒的人,生命力不可低估。他和孙中山、蒋介石的关系都非比寻常。晚年淡出政界,1950年客死美国。

春节前中国江南连日阴雨,年二十九老天开恩放晴,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姐姐开车,我们一早从盛泽到南浔古镇访张静江故居、三座古桥(洪济桥、通津桥、广惠桥)。

张静江故居大厅悬挂一副孙中山赠张静江的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联语改自贯休的诗句。张静江和元配生了“五朵金花”,画家张荔英是四女儿。张荔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加坡开着一部Morris Minor 1000红色轿车,四处写生。当年女性开轿车非常惹人注意。她是众人仰慕的艺术家,身材娇小,却风姿绰约,有着迷人的魅力。她还把她的红车轿车画进了《船与老店屋》(作于1960年)的右下角。画中轿车车顶大红,车身粉红,双色轿车,确实夺目。

若干年前到过南浔,看了张石铭故居(中西合璧,极美)、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等,倒是没有参观张静江故居。现在想想颇奇怪,按理说张静江故居应该是我来南浔的首选,却被我忽视,实在说不过去。好在,这次到南浔,补看了张静江故居。

我对古桥有一种痴迷,曾到过苏州、甪直、绍兴、朱家角、金泽等地寻访古桥,见了古桥,心生欢喜。看了三桥,也到了午饭时间。南浔状元楼的双交面(又称双浇面)很有名,到南浔是一定要吃上一碗的,别以为状元楼是什么高大上的楼宇,它只是一间简陋的平瓦房,大概二十平米,四五张方桌,生意极好。我们那天运气好,还有两个位置,不需要等候。热乎乎的一大碗双交面(爆鱼和酥肉)下肚,精神又来了。

张静江故居附近有洪济桥,明万历年间《湖州府志》已有此桥记载,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广惠桥,始建年代已失考,清代两次整修。通津桥,系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代,清代三次整修。上述南浔三座古桥中通津桥最高大,通津桥位于南浔十字港边,“通津”即四通八达之津渡。当年,闻名遐迩的“辑里丝”由此通过水路运往上海,销往海内外。湖州自唐代起即为蚕丝的重要产区。明代,湖州蚕丝全国闻名。湖丝又以南浔镇郊七里村(辑里村)的蚕丝质量为最佳,被称为“辑里丝”,比一般丝价为贵。辑里村,土地粘韧,河水纵横,具备养蚕种桑的良好自然条件。朝廷的龙袍凤衣都用辑里丝来制作。明清时南浔镇丝市繁荣,是辑里丝的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