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有照妖镜,我会欢欢喜喜地去照,看看自己的贪嗔痴究竟从何而来。
我曾听闻,有人练习凝望镜中的自己,良久,良久,因为发现自己已从未如此好好地凝视自己而落泪。
这个时代的我们,习惯看到摄像镜头前为他人呈现出的最美好的“自己”,对自己却愈发陌生了。真应选择一个美好的下午,好好对着镜子,与自己相望,对每一条皱纹、每一颗痣、鼻尖每一处毛孔、唇上每一道纹…… 好好地、不厌其烦地对它们说:我爱你,真的,真的。
难怪文人和哲学家常常拿镜子比喻人之欲望。珀耳修斯与美杜莎搏斗时以镜屠妖、哈利·波特到魔镜前凝望自己从未有机会认识的父母……中国神话中常提及的“照妖镜”,世人总认为是照出妖怪真面目的宝镜,我却总将之想像为能映出人之本来面目的宝镜。每个人或许同时具备仙、妖、人之种种面貌,在不同场合“变相”“换脸”。能够清楚看见自己“妖”之面目,便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多面性。
有时镜子的虚影比真相更真诚不欺:我曾在镜子面前发现自己齿缝间的菜渣,而那天所有和我交谈的人们皆没告诉我。
有时,即使镜子如实照映出自己的样子,我们也未必会接受那如实被反映出的自己,说不定还会心生排斥,看白雪公主之后母就知道也。
据说,电梯被发明了好几年后,人类喜新厌旧的性格发作了,对电梯最初的惊喜感渐渐消失以后,甚至有人开始嫌弃电梯的速度太慢。于是有人想到了在电梯内安装镜子。人们踏入电梯,便会在镜子前关注镜子里的自己,从此再没人嫌弃电梯速度过慢了。几百年来,科技进步,如今电梯速度不再那么缓慢,但从前在电梯内装置镜子的遗风,竟然流传下来了。
多数电梯内总安装镜子,但为什么电梯内要安装镜子呢。我怎么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真应该多向小孩们学习如何多问问题,尤其是学习如何问问自以为已懂得了答案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要呼吸,黑色的眼珠为什么看到的是彩色的世界,农历新年初七庆祝人日为什么不吃蛋糕呢。
据说李白饮酒之际因水中捞月而失足溺水。那么浪漫的诗人,最后选择了投入水月镜像作为最后的归宿,这样的传说比起李白真正的死因显得更真实不虚。有时误解比正解显得更真实,有时寓言比真相更容易让人动容。
这是否真就是一般电梯内总会安装镜子的缘由?我喜欢这个古怪透顶的解释,无厘头得很,却又让人半信半疑,叫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难道当年真就是为了不肯多花钱研究怎么让电梯加速而造成今天多数电梯里都会有镜子的局面吗)。也许,搞不好这真是历史真相,因为人还真善于运用小聪明去解决难题。也许,搞不好或许是有人为了博君一笑,想出了那么古怪的问题,又想出了那么无聊的解答,结果听者竟然当真了,竟然煞有其事地到处去和人宣说,如今亦被我当真了。
我们皆爱照镜子。在镜子面前,我们获得了抽离,得以暂时脱离“我”之束缚,以超然于“我”的姿态观望自己,与自己凝视。有一资深编舞家曾和我说,他会让舞者们在出场起舞之前,对着镜子凝视自己好几分钟。据他所说,如此观望,心会慢慢沉淀,舞者将能够以最真诚、最沉稳的姿态踏上舞台。
我们一边照着镜子,一边揣测他人的眼光,试图以他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自己当天的仪表与穿着,便未必是真真切切地看见了自己。我们充其量只是看见了自己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的样子。
人总会忍不住去注视镜中的自己,为了确保自己穿着得体,为了整理个人仪表,毕竟齿缝间夹着剩菜到处和别人说话真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在某种程度上,照镜子是一种自恋的倾向,但每一次在镜子前的情不自禁,不也都是为了让别人看自己时能看得舒服些,不也都是在为别人着想么?
倘若有照妖镜,我会欢欢喜喜地去照,看看自己的贪嗔痴究竟从何而来。
若是独自居住,或是在深山里和鸟兽共处,人大概无需发明出审美观来,也无需发明出镜子来—— 大自然的美即是一切美的标准。人所谓的美与丑的概念皆是因为旁人而生。镜子亦是社交之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