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众对某类人的形象是根深蒂固,但不一定符合现实。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就算大雪纷飞,军师都要手持一把鹅毛扇,否则观众不接受。媒婆也是一样,恍忽她不拿着一把大葵扇,就不能令观众相信她的口才。天寒地冻,书生也要手持折扇,才能令大众相信他是读书人。

进了职场,才知道衣着仪容只代表形象的一部分,还要顾及言行谈吐。小邓习惯了说话粗鄙,觉得和同事间交往才够亲切豪放,有次升职在望,上司安排公司聚餐时他和领导共桌,怎料他兴奋之余,一句粗话,煮熟的鸭子就飞走了。言行举止对形象的影响,可见一斑。

形象是事业的敲门砖,一个人如果打扮猥琐,说话粗俗,令人不想接近,就算才华横溢,也难有用武之地。

小许是在我公司实习的交换学生,工作勤快,对人亲切有礼,但却饱受排挤,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老吴悄悄告诉他原因,“你来自寒冷地方,白领打领带上班是理所当然。但要考虑我们公司的潜规则,我们普通职员穿短袖衬衫,主管穿长袖,领导才会打领带。你每天都打领带,到分公司开会时,对方常把你误为高层,其他同事不开心,自然会冷落你,你的装朿有点僭越了。”可见衣着对形象十分重要。

上期谜底:“丈夫”—“食”(良人)/“妻子”—“肉”(内人)/“大少爷”—“歌”(欠哥)/“二小姐”—“姿”(次女)。

古时文化不普及,文盲甚多,大众对历史的印象,都来自戏曲。观众多是平民百姓,不能接受太复杂的剧情,故事一定要忠奸分明,人物也是要台下一眼便知善恶,这时候脸谱便可发挥作用。曹操是奸相,用白色脸谱;红色代表忠心,关云长便是例子;黑色是勇猛,可用张飞为代表。观众一看脸谱,对其人形象便有定案,简单得很。

还记得我在高中临毕业前的某一天,全部同学都要到礼堂去学仪容,女同学下午还要留下来学化粧。据校长所言,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的衣着常常和场合不搭配,会重创他的形象,在社会较难成功。

以前有一名富人,被电视台游说,主演了一套电视剧,自己扮演一名富豪。播出后恶评如潮,主要是男主角演得不像名流。他很不理解,“我本身就出身于豪门,对名流生活最是了解,扮演自己怎会不像呢?”看来观众心中的名流形象和现实是有点出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