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自马六甲)

食物也如科技般日新月异,随着时光流转更迭而层层出新。如今上馆子叫菜吃饭,常常就是那几道熟悉的味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消失,换来一道道标新立异且莫名其妙的菜式,且吃且珍惜吧。

城里新食店不少以中国大江南北菜式为号召,本土的创意菜式也五花八门,譬如冰镇过的咕噜肉、花盆用来炭烤鸡、咖喱排骨裹在面包里、黑炭般的豆腐,以及用咸蛋黄拌炒各种肉类和蔬菜。

炸肠,jagung包和古早鸡饭粒,如今已经消失在我在菜单上,即使你告诉我哪里有卖这些食物,终究不是深印在记忆味蕾中的那个味道。当我在遗憾这些从小熟悉的滋味已经不见了,却有新款食物不断出炉,卖相尤其夺人眼球,价位也高,但往往只让人尝鲜一回,过后再不回头。

开斋节假期不少华人商店照常营业,特地“下坡”去打包久违的广式猪杂粥。经历三代的小食店几度搬迁如今落脚在马六甲河畔,老食客仍旧纷纷找上门,下单时照常要了一道炸肠,得到回应却是“很费功夫,不做了”,顿时有怅然若失之感。

这种感觉并不是第一次了。爸爸生前爱吃一家老派点心茶楼的jagung(玉蜀黍)包,对比时下受欢迎的流沙包,我也肯定会选择玉蜀黍包。爸爸过世后的清明节,我们都会特地买几个去拜祭,直到去年,接手经营的老板长子一脸决然地告之“没卖了,不做了”。

其中一道最让我难以下肚的是将青叶蔬菜下锅油炸,并不是沾面粉和水然后炸成的天妇罗,而是将芥兰叶切成丝后炸成一团,整道菜油腻腻的,若不问根本吃不出是什么。我吃时就在想,高温炸出来的菜,营养都炸掉了,做起来费时,而且根本不好吃。其实青菜只要新鲜够嫩,爆香蒜头清炒加点盐最好吃,不必大费周章。

再如马六甲著名的鸡饭粒,上桌时常常让人误以为是鱼丸,其实和我小时候吃的大相径庭。如今马六甲食店所卖的鸡饭粒都长得像鱼丸小小颗,绵绵烂烂揉成一团,一两口就可解决一个,一个大男人得吃上十几个才会饱。而我记忆中的鸡饭粒,是从巴刹早市买回家,个个如拳头般大,饱含鸡油香味,还吃得出颗颗饭粒,只需蘸一蘸蒜蓉辣椒酱配上几片鸡肉,吃下两三个便是一顿饱足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