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条长得不可思议的应该是巴士站与主校舍之间的距离了。放学后总会看到同学们奔跑追巴士的身影,我穷追不舍的精神应该也是在那条走道上练出来的。
我们的旧校舍说小不小,实验室大楼和中一教室楼位于校舍的两端,行走需要至少5分钟。记得中一首次在实验室上完课,全班同学慢条斯理地走回教室,耽误了下一堂课的时间,被老师训了一顿。后来,我们每次在那堂课开始前15秒跑进教室,尽可能表现得气喘吁吁,就不会被骂了。想必当时老师也只是看破不说破……
网上查资料显示莱佛士女中从1959年便已坐落于安德逊路,等到我们这一批学生在2000年代报到时,感觉校舍似乎已装不下所有人,但又感觉大家挤一挤还是刚刚好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圆形露天剧场。那是每年校庆使用的场地,高年级生把位子坐满以后,其余的学生就得站在旁边教室楼观礼,把二、三、四楼的走廊都填满。当我们喝彩的时候,尖叫声便在圆形露天剧场缭绕。每天午后的课外活动时间,各团体会在那里,以及大厅、教室、走廊等地练习。有交响乐、华乐、印度尼西亚传统竹管乐等,还有学生军步操的脚步声,偶尔也会有学生在大厅练钢琴。所有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午后课外活动的交响曲。
如今离校已有15年,我相信就是那样不大不小的校舍孕育了我们这样的一批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一起分享,走到哪里都是朋友。听说今年的开放日也在5月举行,校友们不妨去看一看。至于那些旧校舍的陈年往事,就让它们住在脑海里,未来偶然唤起时再回味吧。
又梦见中学校园生活了。由于校舍在几年前搬迁,因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去看看。去年5月,听说母校在新校舍举办开放日,便约了中学同学去参观。位于布莱德路的新校舍又大又明亮;我们老校友到处寻找旧校舍的气息,最后在图书馆里看到一幅安德逊路旧校舍的水彩图,感慨万分。
还有我们的跑道,不是体育场典型的椭圆形跑道。跑道围绕着大小不一的教室楼,一圈不是整整400米长,所以我们每年体能测验的时候还得多跑四分之三个圈。学校也没有专属的室内体育馆,但那不影响我们学习各类运动。记得我们是在停车场学的排球,甚至还在普通的草地上体验过高尔夫球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