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2022年9月22日《联合早报·缤纷》版提出证据,指出史密斯街是因打银店得名,与第13任总督名字无关。还有Dr Simon Aroozoo(1850-1931)的Simon Road(西门路)及Aroozoo Avenue(阿鲁舒道)。阿鲁舒医生是颜永成的好友,颜永成在1899年去世后,阿鲁舒医生是颜永成的遗产托管人。
殖民地政府曾以新加坡辅政司及海峡殖民地行政官加利谷爵士(Sir John Andrew Caldecott,1884-1951)的姓和名作为加利谷山的路名如Caldecott Close、Andrew Road及John Road。
新加坡还有几条街道分别以同一人的名及姓氏命名,例如以新加坡“第一移民”佘有进的姓命名的佘街(Seah Street)及名的有进街(Eu Chin Street);陈金钟(1829-1892)的金钟街(Kim Cheng Street)及武吉知马的陈金钟路(Tan Kim Cheng Road);海峡殖民地第13任总督/辅政司Sir Cecil Clementi Smith(1840-1916)的丝丝街(Cecil Street)。他的侄儿第20任总督丝丝·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1875-1947),金文泰路 (Clementi Road)就是纪念他的。
苏菲雅山(Mount Sophia)的艾迪士路(也称爱蒂丝路,Adis Road),是来自犹太富翁尼森那森·艾迪士(Nissim Nassim Adis,1857-1927)的姓氏,优质别墅林立的那森路(Nassim Road)才是艾迪士的名Nassim。
少为人知的是,政府还用了黄梨及椰子园主、有“樟宜椰王”之称的许锡林(Koh Sek Lim,1868-1948)的名字命名Koh Sek Lim Road(许锡林路,在1952年),还有在1984年通车的Xilin Avenue(锡林道);前者是用他的英文名字,后者则以他的汉语拼音名字命名。
早在20世纪初,在桥北路水仙门有一条振南街(Chin Nam Street)。在1905年启用,当时还请来殖民地总督安德逊爵士(Sir John Anderson,1858-1918)亲临主持启用仪式,实在大阵仗!由于城市发展,此街道的楼宇已经在80年代全部拆除,街道废弃不用,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985年启用的福南中心,2015年又再重建发展。
在武吉知马路上段还有一条连名带姓的张振南路(Cheong Chin Nam Road),是以牙医、地产商兼企业家张振南(1866-1924)来命名,这条路目前还在使用。
新加坡有好些道路的命名,是取自一个人的姓或他的名。新加坡开埠人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1781-1826),就有以他的姓氏来命名的如Raffles Avenue、Raffles Boulevard,而Stamford Road则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