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阪后发现住吉长屋距离寓所不远,在晴朗的初夏午后前往探访,散步至水草摇荡的河道边,抬头望见一道熟悉的混凝土墙,后部阳台晒满衣物,这就是住吉长屋吧?心头雀跃疾步向前,眼前这栋灰色建筑立在密集的街区里,一派与世无争别来烦我的模样。
从某种程度而言,建筑学是个造梦与追梦的专业。初入门的基本功训练之一是建筑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项目,从平面到立面,从功能到概念,从场地到形体,通过图解分析,模型制作,与师长同侪讨论,逐步提升设计技巧与培养鉴赏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身为大阪人的安藤忠雄,住吉大社无疑是文化源泉,传承千年的“住吉造”以简洁著称,“住吉祭”是大阪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被称为“住吉长屋”的东邸是对地域传统的致敬。
看着这书本中见过无数次的模样,近半世纪的风雨未改变其容颜——含蓄的凹口设计,门洞顶的点光源,铺设黑色地砖的小地台,都与书中描述的一样,无数次谈论到的窄小尺度,只有站在建筑前才能真正体会。想起住吉长屋曾引起的话题——“好设计不一定是好建筑!”不觉会心一笑,做东邸的主人真不容易,难怪当年高龄88岁的村野藤吾调侃安藤忠雄:“该领奖的是住在这里的人!”这座大师之作实际上是不宜居的,比例优雅的门洞与含蓄的入户门,尺寸之窄令人员家具出入皆不易;造型优美的混凝土墙玻璃门窗,其弱保温性令室内夏热冬冷;可以观赏晨昏光影的露天庭院,令住户在家里也要雨天撑伞冬日裹袍。
住吉长屋的设计挑战性在于基地条件差,面宽仅3米多,进深超过10米,唯一的沿街面朝西,其他三面均为邻家实墙,难以满足所需的自然通风采光。在这个艰难的地块上,安藤设计了极简的长条盒,将之分为三等分,中间为设有楼梯和连廊的露天庭院,两端则为房间,沿街的前部一层为客厅,二层为主卧,后部一层设置厨房浴室厕所,二层为客卧,四面实墙仅开设单门洞和阳台,依靠面向中庭的门窗采光通风。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保留模具的圆点与施工痕迹,成为安藤建筑的标志性做法。住吉长屋的设计创意、空间序列、虚实对比、光影变化,赢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奖。
亲访住吉长屋的最大收获不是见证大师作品,而是体会到书中鲜少提及的文脉。
大名鼎鼎的住吉长屋是建筑面积仅65平方米的两层楼,基地面积为57平方米,建筑实际占地只有34平方米。因为屋主姓“东”,这座建筑的正式名称为“东邸”,习称“住吉长屋”,因地处住吉区,长屋是一种日本传统建筑类型,与本地的店屋概念相近,沿街面窄且进深大。
如果说打卡住吉长屋用了五分钟,参访住吉大社则须用五小时。住吉神社是日本最古老的神道教神社之一,供奉被称为“住吉三神”的三位海神,以及神格话的神功皇后。住吉大社是由神功皇后创立于公元3世纪,是日本2300多座住吉神社的总本社。广达3万坪的神社境内,核心建筑是4栋本宫,第一、二、三本宫由东至西排列,第三本宫南侧平行的是第四本宫,这些宫殿原本每20年迁宫重建,以延续独特的“住吉造”,1810年后改为每20年维修一次,现存四座本宫建筑为日本国宝。住吉大社境内还有许多文物,壮观的石制常夜灯,陡峭的木造太鼓桥,造型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好的案例是小住宅,因为关乎日常生活,较易体会空间尺度。选取的经典住宅案例中,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1941—)的住吉长屋是经典中的经典,这座1976年初建成的住宅是他的成名之作。初入门便接触到安藤的作品,使得不少建筑人以这位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为偶像,甚至专程到日本“追星”,以他的建筑项目为行程点,不辞辛劳四处寻访。
亲访住吉长屋的最大收获不是见证大师作品,而是体会到书中鲜少提及的文脉。住吉区起源于住吉大社,就在住吉长屋以北不到50米!因为住吉大社的存在,这一带聚集大量为之效力的士农工商,密集的聚落促成窄长的地块分隔,长屋作为一种高效的建筑类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