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时,我常给班里的小娃做玩教具,虽说大都是用回收材料做的,但每一件玩教具都花了不少心思,像是纸卡做成小电视,竹签做成皮影盒,每样玩教具都独一无二。
我曾听人说,孩子就像白纸,世俗的一切正慢慢地吞噬它、涂鸦它,直到不留白,那画名就叫成长。
我将孩子们的作品悬挂在课室方便收纳,孩子抬头能见,低头能玩。
当然,不全为了取悦孩子,本身也喜欢动手做小手工,看着自己完成的玩教具受孩子们欢迎,满心成就感。原来,老师的虚荣心竟那么容易满足!
孩子老是问,什么时候可以带回家?整得像是老师绑架了他们的玩具车!
于是,通过对孩子们的了解,知道孩子们喜欢交通工具,便决定给孩子们上关于玩具车的课吧!
也许吧,家人老师朋友环境甚至时间都是颜料,但我们别忘了,他们也是一支画笔,一张能吸收的白纸,也是一支能做决定的笔。
之后,孩子们风风火火地想象了许多驱使的可能,就这样,一片简简单单的压舌板最后都成了万能的玩具车。
孩子们观察了许多玩具车模型后,开始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组装,从配对瓶盖(轮胎)到选择颜料进行彩绘,桩桩件件,孩子们都亲力亲为。偶尔需要老师的协助,但决策权在于他们。成品后,有的歪歪斜斜,有的高低不平,但不妨碍推动。
我用两片压舌板用热熔胶粘贴起来,再用一小节吸管贴在后面,然后提前收集大量且不同的瓶盖,并在瓶盖中央打孔。
这多亏我的伙伴给我的指导,她说:“可以给孩子参与制作,或许作品会不完美,但却是最独特的。”
后来,孩子们升班了,我还是不时给孩子们设计玩教具,但就不再像从前一样独立完成。
这第一堂课,孩子们设计了玩具车,下一堂课,孩子们裁剪纸张,借用风力驱使它。再来一堂课,认识磁力吧!还没完,尚可以添加橡皮筋搞点弹力呢!
记得我还用过绒布包裹纸箱制成玩具冰箱,当时的我得天天扮演成孩子们的食客。有次,我意外听见娃娃音喊道:“来一杯kopi C给小橙老师!”这话充满本土特色,简直把我逗乐了!果然,游戏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