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玻璃窗上有没有雨滴,俯瞰路上行人有没有撑伞,探视卧床养病的人有没有好转,以决定今天应不应该出门。

远眺维多利亚港对岸是九龙尖东一带,每天望着大小船只川行港九之间海域。下榻酒店位处史钊域道和谢斐道交界,出行交通方便,只因天文台分分钟黄色暴雨警告,我一人外出,只好听从老友A的短信叮嘱:避开雷雨,不作户外活动。

而五个朝暮坐困雨城的老伴,困守病房的日子,每天远眺窗外,苦中作乐以数算往来海港的船艇为趣。打点行装准备归程时,他的病就好了。

在最后一站的坚尼地城下车,海堤边旁观大群美眉游客,风雨下搔首弄姿摆甫士拍照,衣着清凉薄如蝉羽,在这冷暖不定的四月天,成为这天眼中最有趣的风景。

连日断断续续的雨,偶尔放晴。我终究不那么听话,在冒雨避雨淋雨又躲雨之间四处晃悠,吹翻一把折伞,又丢失了新买的长柄伞。

转念一想:搭叮叮车游车河去!于是出门过骆克道、轩尼斯道,极其便利地搭上有轨电车。过去每趟来港,都爱搭叮叮车这种独具特色,行驶缓慢,忙碌港人却都不搭的公交。这一回,因所有行前计划都泡汤,搭叮叮车是不淋雨又能观光的最佳选择。

这天从湾仔杜老志站上车往东行,坐在上层车厢前头最佳观景座位,铜锣湾、天后、北角、鲗鱼涌……直到最后一站的筲箕湾。下车逛逛,发现市井味十足而精彩绝伦的露天菜市场,成行成列新鲜鱼虾禽肉、七彩缤纷瓜果蔬菜,琳琅满目百货杂粮,生动叫卖声此起彼伏:来啦喂!大平卖啊!咪走鸡啦喂!

另一天,从杜老志站上车往西行,途径中环、上环、西营盘,途中喜见和昌大押那座三层四幢相连的唐楼,还有修顿球场,名作家马家辉在《文学的日常》节目里,描述母亲打输牌将手表拿去典当令他深感屈辱的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和昌大押经修复而变得美轮美奂,如今已是一家高级酒吧和餐馆。过去那灯红酒绿、外国水兵流连的“苏丝黄世界”已然远去,但湾仔这一带的“红灯区”标签,依旧昭然标示于旅游地图中。

4月底,受困香港黄色暴雨下而老伴又不巧得了重感冒那几天,每日晨起,拉开客房窗帘,从24楼视阈下层叠高楼间露出的一片海,看看天色是阴是晴,心情随之起伏。

叮叮车上雨中观景,忆古思今,感觉惬意无比。电车频密来去于繁忙街衢,在大巴小巴、德士、货车、私家车之外,有专属的慢行轨道。在讲求高效率的香港,依然保留这么大众化而独具风味的交通工具,成人车票无论车程长短仅3港元(低于新币6角),长者则是1元3角(约新币2角),真是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