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瓷器尚留使用痕迹,富有生活气息。它们大部分出现在苏丹饭桌上,锡南在御膳房特别设计瓷器储藏室存放,但毁于火灾,而今展厅仿制了类似瓷器储室。而从帝国的细密画、版画与文献可见,皇室小至一杯咖啡、茶,器皿都很讲究,持杯的手姿特优雅风尚。
奥斯曼皇宫最早记录中国瓷器使用是1457年苏丹穆罕默德两个儿子的割礼仪式。托普卡比宫最早瓷器记录是1496年,宫廷瓷器增长量最快时期为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
曾住在托普卡比宫(Topkapi Palace)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皇室,连吃冰冻果子露或冰糕(sherbet)都要上锁,定睛一看,用的竟然是五爪龙的明永乐官窑青花天球瓶,白釉洁白、青花蓝湛,龙腾跃、浪花滚,图案典雅大气,画功精湛。我不由莞尔一笑,这是为了防止他人下毒吧。
历史学家相信奥斯曼帝国皇宫的中国瓷器一度多达10万件,但大多数毁于数次地震和火灾。它主要来自战利品(比如1514年掠夺伊朗大不里士的中国瓷器)和礼品、大臣卸任或逝世、皇室成员逝世的贡献。而今,托普卡比宫约有1万700件13至19世纪晚宋、元明及清朝的珍稀瓷器,现展出的仅有数百件。其中,元青花瓷器约37件,传世品收藏数量名列世界第一,是瓷器发烧友心心念念的朝圣地。青花瓷以瓷石加高岭土为胎,又用伊朗进口的苏麻离青彩绘烧制而成,花鸟鱼虫奔马走兽龙凤麒麟人物入画,实在精彩。元青花大瓷罐《鬼谷子下山》2005年拍出2亿3000万人民币(约4290万新元)高价,曾刷新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
2009年首访托普卡比宫时,该馆大装修,幸好瓷器馆开放,集中展示的青花瓷器无不大气,密密麻麻,散发的幽蓝光泽,非常震撼!2024年4月重访,瓷器根据主题已分散摆设了。
奥斯曼人习惯围地或围桌而食,日常多用大器皿盛物。根据1539年一次宫宴纪录,苏丹宴请高级官员与总督共13桌,呈上石榴汁、木瓜和肉、杏仁汤、红烧鸡、烤乳鸽、炖鸭、藏红花布丁甜品,外加每人一个包子,菜色丰富。随着美洲大发现,南瓜(称“埃及瓜”)、玉蜀黍、火鸡、番茄、马铃薯、红辣椒(称“土耳其辣”)等新美食打入宫廷饭桌上。除了厨房、饭桌,整个皇宫包括宴客厅、住所也不乏瓷器的踪影。
毕竟在皇宫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御膳房,在装水、装食物的中国或远东地区的瓷器上装饰铜、金、银、金属、珠宝的锁头与水龙头的并不少。它们价值不菲,千里迢迢经商旅海路或丝绸之路运输而至,得到了苏丹及太后的钟爱,一大理由是自保,他们认为有毒的食物会令瓷器(尤其青瓷)变色或开片。难怪皇宫的14世纪龙泉瓷器传世藏量最多,元明瓷器多达3000件。
苏丹皇室很多时候根据自己的品味与需要,加入金属配饰,改装瓷器,作为己用。大碗、大盘、大罐,化身为香氛器、洗手盆、水壶、水瓶、糖罐等多种用途。16世纪的中国瓷器出现了《可兰经》经文与阿拉伯文字,是皇室特别定制的。土耳其国花郁金香第一次出现在清朝康熙瓷器中。皇室也为中国青瓷饰以新月瓶盖。16世纪下半叶,伊斯坦布尔流行在中国瓷器上镶嵌宝石,宝石镶嵌在风格化的金属花卉图案(如玫瑰、康乃馨、石榴和梅花)中。
皇宫也有日本瓷器(17世纪至19世纪出产的有田烧),还有越南、泰国及波斯仿烧青花瓷与有田烧、土耳其瓷器等。到了18世纪,皇室审美品味趋向欧化,欧洲瓷器达5000件,也展示精美的银器、玻璃器皿等。
皇宫原是苏丹自1465年至1853年在伊斯坦布尔的官邸,奥斯曼帝国1921年灭亡后,1924年规划成博物馆对外开放。御膳房仿照埃迪尔内苏丹皇宫而建,但在1574年被焚毁,宫廷建筑师锡南加建了两排二十座烟囱的御膳房。
2009年首访托普卡比宫时,该馆大装修,幸好瓷器馆开放,集中展示的青花瓷器无不大气,密密麻麻,散发的幽蓝光泽,非常震撼!2024年4月重访,瓷器根据主题已分散摆设了。
遥想昔日狭长的御膳房烟囱冒着蒸汽,每天有800名职工为约6000人的两餐(早餐与晚餐)忙碌干活,一有宫宴和庆典,人手达千。如今,游客穿梭御膳房一间间翻新得明亮干净的展厅,从食物储藏、咖啡茶、官宴、甜品等切入,玻璃橱柜的各类精美瓷器,展示了皇室日常的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