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忆起陈年旧事,全因为最近出席了本地乐团红点巴洛克(RDB)演奏维瓦尔第《四季》的音乐会。说“演奏”和“音乐会”不尽正确:乐团成员当夜不但演奏,也演戏;这是一场音乐会,也是一出话剧。连观众席上的来宾,都不是音乐会上的常见。除了大人,还有许多天真烂漫的小童。原来,这是RDB为推广古典音乐,以孩童为对象的特别节目。
维瓦尔第以四首小提琴协奏曲组成的《四季》,在1725年出版。最特别之处,在于每首曲所呈现的季节,都有一首“十四行诗”(sonnet)描述,很明显地道出曲里旋律与每一季节的声响、现象、感觉——如春的鸟鸣、夏的雷雨、秋的丰收、冬的颤栗——所存在的密切关系。
RDB将诗歌内容以戏剧方式呈现。天马行空的剧本,使乐手们变成维氏一家人,在安多尼奥(即作曲家)生日当天,同心协力将他们于不同季节的体验,化成春、夏、秋、冬四曲。乐手们演起戏来,对白称职,肢体语言生动,更出动绒毛玩具助阵,将全场观众逗乐。当每一曲演奏前“让我们一同调音”的号令发出,却连小孩也静下来。每一名乐手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无论当领奏、协奏俱佳,一同将《四季》的风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至美的乐声充满整个剧院空间。
那年约十岁,家在牛车水,同住的小舅父买了唱机播放流行歌曲。一天晚上,爸爸忽然拿出一小叠黑胶唱片——都是西洋古典音乐,他过去所购者——取了一片,很郑重其事地播放。“这是著名的春夏秋冬,非常好听!”可叹那从未接触古典音乐的小童,怎么听也听不出“好听”。
我在人生的春季与“春夏秋冬”相遇,因大人没做讲解,无法欣赏。然而,那时种下,知悉古典音乐“非常好听”的种子,毕竟在初夏于外国留学时发芽;渐渐爱上古典音乐,用自购的黑胶唱片一遍又一遍地听《四季》,偏无缘看现场演奏。到了秋季,意大利著名乐团I Musici首度来新表演并呈献这部作品,常飞来飞去的我没出差即能赴会,喜出望外。一转眼已达冬季,没想到能体验土生土长RDB如此别开生面的演出;最感动者,自然是乐团出尽法宝,只为在孩童心里播种;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