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曾提起她英年早逝的妹妹。在G还未读大学住校舍之前,姐妹俩总是形影不离地玩在一起。后来,G忙于应付繁重的课业,积极参与各项课外活动,就渐渐与妹妹疏远了。她偶尔回家,妹妹的房门常是紧闭着,两人几乎碰不到面,说不上几句话。G总是想,下一次抽空回来,再和妹妹谈心。妹妹遽然离世之后,G心里十分懊悔:为什么就因一念之差,只是打从妹妹的房门前经过,却未曾留步?她已想不起来,最后一次与妹妹说话是什么时候了。因此,她深有感触:一念之间就是人情的正反两面;一念是有情,一念是遗憾。
我还未追问原由,外甥女已抢先说明。她觉得解答数学题的过程,就像福尔摩斯在侦察案件,破解谜底。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走错一步,稍有闪失,就无法得出正确解答。她若能见招拆招,顺利无碍地答题,就会很有成就感。考完试后,老师发回卷子,详细解说题目。遇到令她受挫的题目时,她总想大力敲打自己的脑袋瓜——为什么当初没想到要这么解答呢?如果当时心思灵活一点,懂得转念一想,或许就能顺利跨过关卡,走到终点了。解困的一念之间,可以让她信心满满,亦可让她倍感挫折。想必是狗血剧看得太多,外甥女夸大其词,得出结论:这一念之差,简直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哪!
一念之间,可容我们返身回头的余地究竟有多大?
以前,当外甥女紧锣密鼓地准备考试时,我担心她会像我当年一样,只专注于自己的强项,忽略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为了避免给外甥女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我迂回地问她,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科目分别是什么。外甥女毫不迟疑地回答,她最喜欢的与最不喜欢的都是同一个科目——数学。
一念之间的距离,纵使只是一步之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念头的来去与生灭,或许就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再寻常不过。然而,那起心动念的种子却深植于心房的幽秘暗处,无法拔除。那稍纵即逝的灵光,如同海边的足迹,终究经不起滔滔浪花的冲刷。
或许,真的是这样:只是一转念,眼下要走的路就瞬即改变,人生境遇也就不同了。每当我询问同事G的意见,她总是静默半晌之后才回应道:让我想一想。G说她年轻时不懂事,若他人迟迟未有回应,她就会连声催促,认为没什么好多想的。想得再多还不都是一样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便转念一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生的山水还是一样无法参透。年事渐长,G才憬然明了,唯有放下心中的执念,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