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约翰这个人物折射了亨利·詹姆斯自己的心境,是他写给自己的一首挽歌。亨利·詹姆斯用这篇小说告诫我们,年轻的时候要敢于表达,敢于爱,甚至敢于犯错,因为年轻,还有悔改和重新再来的大把机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是亨利·詹姆斯的忠实读者,也可以说是他的超级“粉丝”。听说这部电影是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丛林野兽》改编的,所以才去看的。看后知道,电影和小说相距甚远。现在流行玩这套,《繁花》、《承欢记》的改编都是如此,电视剧和原著已经“不相及”了。
最近看了法国电影《野兽》(La bête),导演贝特朗·波尼洛、主演蕾雅·赛杜和乔治·麦凯。此片被归为科幻爱情片,说了一个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剧情在三个不同时期中展开:1910年、2014年和2044年。电影内容太复杂了:古典、现代、未来、巴黎、洛杉矶、人工智能、灵媒、神秘主义、上流社会舞会、蹦迪、玩具工厂、火灾、地震、枪击事件等等。看得出导演的野心很大,但整体称不上是部一流电影,不过部分段落还是挺高级的。
看完电影,我重新阅读了《丛林野兽》。《丛林野兽》是亨利·詹姆斯的后期作品,夹在他三部长篇巨作《鸽翼》《使节》《金碗》之间的一个小中篇,也可作为了解詹姆斯独特文风和思想的切入点。小说男主人公约翰内心深处有一些不安的东西,一种厄运将至的感觉,就如丛林中的野兽随时会出现。因为这种杞人忧天的多虑,扑灭了约翰追求婚姻和幸福的热情,他一直等待“野兽”的到来。他就这样等待一辈子,女朋友病逝了,他也老了。最后“什么事也没发生”。张爱玲在给夏志清的信里,提到《丛林野兽》时写道:“写一个人一直有预感会碰着最不幸的事,等了许多年,才知道这件事已经发生了,而这就是nothing will ever happen to him(什么事都没发生)。”约翰后悔他情感的保守,后悔自己醒悟得太迟了,他这一生“大好年华都虚度了”,这才是最不幸的事,它确确实实“发生”了。
可是,细想想,电影《野兽》再怎么改头换面,也还是有亨利·詹姆斯的原著主旨,那就是:到头来爱情也好人生也好,无非就是一场空。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詹姆斯笔下,就变得不同了,有了别样的意味,总是令人一叹再叹。《野兽》在细节上,当然也有原著的精华所在,电影开场三分钟时,有一段高雅“派对”,男女主角重逢了(他们之间见过并交谈过),他俩避开众人,在一个隔间里往事重提,情愫暗生。这一段大概有十多分钟,也是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情节,呼应了小说原著,那是真正的“古典时期”的微妙爱情,让我联想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