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一,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显然夸张了,他怎么能和莎翁比!不过,我们不该忘记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自有他的一套玩法。此人和林语堂、蒋彝都在西方世界赢得巨大声誉。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高于这三人,但在西方的名气远不如他们仨。
我对熊式一兴趣最大的一段时间就是他担任南洋大学文学院院长(1954年10月-1955年10月)这一年。他是受林语堂邀请,来南洋大学的,但林语堂的奢华作风和办学理念与陈六使等校董差别太大,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林语堂等辞职。熊式一在这场斗争中十分圆滑,都不得罪。陈六使等人有意让熊式一接替林语堂担任校长,熊式一最终有所顾虑,未能接替。当然,当时的小报也有诋毁熊式一的,说他是投机分子,心口不一。
熊式一在南洋大学期间,于1955年4月从新加坡去香港,在那里重遇方召麐,两人开始一段恋情(1953年,他们在英国见过一面)。不过,这段恋情时间不长,几个月后方召麐迷途知返,很快刹车。熊式一对方召麐的美貌、气质、才华十分仰慕,在他的推动下,1954年10月上旬方召麐画展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大获成功。熊式一对方召麐的艺术有所“指点”,但方召麐有她自己的见解,没接受熊的建议。事实证明方召麐是对的,她最终成了独特风格的女画家。
熊式一最有名的作品是戏剧《王宝川》(王宝钏),在伦敦演出大受欢迎,后来在美国演出同样风靡。他之后也有其他剧作和小说问世,卖得都不错,但影响远不及《王宝川》。“王宝川”成了熊式一的代名词。晚年他和孙子吹牛,说《王宝川》印刷量仅次于《圣经》,孙子顶他一句,《毛主席语录》就比《王宝川》印刷量大。他哑口无言。
在中国大陆,熊式一不像林语堂那么人人皆知,甚至也不如哑行者蒋彝有名。熊式一有六个子女,新中国成立后,其中四个子女回到祖国(另有两个子女留在英国),到了孙子辈,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在西方大名鼎鼎的爷爷,改革开放后看了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1篇里的一个注释,才知道爷爷的名字。
晚年他在台北购房,打算定居。结果台湾对他远不如对林语堂那么重视,他失望。他卖了台北的房子,回到北京和儿子住在一起,儿孙绕膝,几个月后病逝北京,也算叶落归根。
熊式一后期和太太的情感破裂,婚姻名存实亡。他不顾家,没有责任感,妻子谴责他是“脏人”、“无良心的人”。用现在的语言就是“渣男”。但他善于社交,口若悬河,虽然在家是渣男,在外人缘不错,朋友遍天下。
熊式一大概只有1.6米,可别低估矮子的能量。他一直奢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有点盲目自信了,但转一想赛珍珠都得了,他有这个获奖野心,也不能说他绝对盲目。因为评委也可能更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