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好剧本都有好命。在新加坡做影视的人好难,面对制作费有限、自家观众群有限、市场有限,就算创意无限,“贫穷”也会限制想象。不过,在夹缝中求生是本领之一,但愿有心有热忱的你,在夹缝中依然发光。

节奏和色调有陌生感

《爱》刻画一个可运用高科技虚拟技术创建全息版故人的世界,由此叙述不同人物面对离别、失去和放手的故事。那位媒体工作者说的没错,戏里确实有很多死者“重生”,但我未料到今时今日还有人在意“死人太多”。我有点惊讶,以为观众的胃口已被其他地区的剧集养大,早就百无禁忌了。

10月初在新加坡剧《爱不虚拟》媒体首映会上看了第一集后,对它念念不忘,最近在一天内binge-watch(一连看完)剩余的12集。我显然没弃剧,也保留当初看完首集的“原判”:剧集概念符合时代,诚意之作,喜欢。

那若跟“死人”无关,或许是因为有陌生感吧。《爱》的节奏较缓慢,画面的色调也不太一样,不是观众熟悉的“新加坡华语剧”。换言之,别人家的剧可以有的节奏与色调,放在自家剧就不可以?因为没有新加坡华语剧的样子?

我家的花甲老母是剧迷,她基本上什么国家的戏都看。问了她对于《爱》的想法,她的反馈是负面的。于是我跳脱个人的看戏喜好,尝试以母亲的视角思考。题材应该不是问题,因为钟琴携手文慧如主演的2023年剧集《陪你到最后》论死亡与身后事,母亲挺喜欢的,该剧也是2023年的收视季军。

聚焦性犯罪案的新加坡剧《不可饶恕的罪恶》播映权卖给三个海外串流平台,2025年起进入海外观众的眼帘,让更多人看到新加坡制作。

各个故事中,我的首选是姚彣隆和许美珍主演的《一路平安》。这个故事讲述一对夫妻的4岁儿子下落不明,多年来无消息,许美珍的角色展开新生活重组家庭,姚彣隆的角色则不放弃寻找儿子。儿子最后找到了,比起轰轰烈烈的“认亲”戏码,我更喜欢“各自安好”的处理,这样子更真挚温馨,亦不落俗套。如果只有时间看一两集戏,我推荐这个故事。雅慧主演的《倘若再有来世》有点太早破“杀人梗”,但她的演出很有突破。

也看到有网民提出明明是华语剧,第二集故事《点燃了一盏灯》为什么要以Sivakumar Palakrishnan饰演的印度客工为主角?我想反问这个网民:这是符合社会面貌的内容,为什么不行?

关于新加坡剧应该怎样拍,不同人有不同的目标以及视角,我也没有正解。突破肯定值得鼓励,留守也不无道理。

以为观众已百无禁忌

这又带到另一个问题:新加坡华语剧应该要有什么样子?较年轻的观众活在串流平台时代,也许本来就不看新加坡剧了,若不跟安娣安哥观众博感情,看新加坡剧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少?

看到关于《爱》收视与观众反应平平的报道,也听说有幕后人员受挫,另有媒体工作者跟我说:“戏里的死人这么多,安娣安哥观众哪里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