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岩洞,有着成千上万的燕子栖居于密集的巢穴里,因而被称为燕子洞。

自从悬棺埋葬式微之后,苗族人摇身一变,成了传说中的“寻宝人”——他们爬到悬崖的燕子洞去,采集珍贵的燕窝以换取粮食,也掏燕子粪以充作庄稼的肥料。时序移转,村民们现在已终止了这样的营生方式。

他身穿一件火红的上衣,配搭黑色裤子,划着一叶小舟,慢慢地靠近险峻的岩壁,停泊。接着,赤着双足,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和辅助配备的情况下,徒手攀爬那高耸入云的岩壁。陡直的岩壁长满藓苔,又湿又滑,但却丝毫难不倒他。他动作利落,在山崖绝壁间攀爬自如。上有峥嵘石壁,下有险恶河流,他每一个攀爬的动作,都好像在迈向死门关。屏气凝神的游客全都看得胆战心惊,可他游刃有余,爬爬爬、爬爬爬,越爬越高,渐渐在众人的视线里化成了一颗红色的小米粒。几分钟后,他终于攀上那插了一根红旗的地方,居高临下地向游客们挥手。大家还在鼓掌的当儿,他没有歇息,又从108米高度的地方往下爬。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倘若一个失足,后果不堪设想。游客这时心里钻出了一条条窜来窜去的泥鳅,然而,他却以比猴子更为矫健的身手,轻快地向下“滑落”。没多费劲,就已安全地回到了原点,满脸笑容地向游客挥手致意。

与其说他把这活动当作表演,不如说他在向大自然挑战自我的能力、毅力、耐力和体力,展现苗族与天地斗争那不屈不挠的顽强个性和胆识。

这个幽深陡峭的岩洞,高达一百多米。洞内绝壁耸立,深达60米的暗河静静流淌,气氛有些许诡谲。

不旋踵,“蜘蛛人”便出现了。

在古代,悬棺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埋葬方式之一。家中或族里有德高望重的人去世,苗族会把棺材板分散,一块一块地背到悬崖去,然后,再组合成一副完整的棺材,稳妥地放置于钉在悬崖的木桩上。最后,抬尸人才把死者的遗体背上去,安放在棺材内。鉴于此,徒手攀岩是每家苗族人必得掌握的技艺,而技法都是在不断地攀爬中训练出来的。代代如此,已成传统。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蜘蛛人神秘独特的攀岩活动,也就成了为游客呈献的表演节目。由于难度大、危险度高,年轻一辈都不愿意学。老一代蜘蛛人渐次离世,如今村里只剩下寥寥几个蜘蛛人。

这儿,是格凸河风景区,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苗族自治县。

我和一名被誉为“绝壁舞者”的蜘蛛人攀谈,现年58岁的他热爱攀岩,15岁开始进行自我训练,经过了艰苦的三年,终于练成了一身绝技,在嶙峋峭壁上如风般来来去去。他每天攀岩三次,别人为他的表演捏一把冷汗,他却风轻云淡地说:“熟能生巧,没啥危险呀!”

昔日,蜘蛛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峭拔的岩壁上上下下,绝对不是哗众取宠之举。在苗语里,把“蜘蛛人”称为“戈若”,意为“攀岩的人”。明确地说,攀岩对于聚居于此的苗族来说,和他们古老的殡葬风俗与营生方式是息息相关的。

我站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