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剧场新剧《让世界触电》,是艺术总监谢燊杰的原创剧作,讲述两位发明家——爱迪生和特斯拉具争议性的对峙,揭示科学与人性的层层关系。
杂艺表演追求戏剧效果
本地华语剧团九年剧场带来全新华语戏剧《让世界触电》,这是艺术总监及联合创办人谢燊杰的原创剧作,也是继2019年《第一舰队》成功演出后,九年再度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合作呈献的第二部作品。
故事发生于1879年,以历史事迹为蓝本,刻画两位发明家——爱迪生(温伟文饰)和特斯拉(梁海彬饰)具争议性的对峙。观众将通过这两位分别以创造直流电和交流电系统闻名的科学家,目睹一场点亮世界的争夺战,直触人心的制作将揭示科学与人性的层层关系。
扮演爱迪生的年轻演员温伟文,谈到为角色所做的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多读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我发现网上资料多不胜数,而且似乎每个研究者眼中爱迪生的性格和行为都有点不同。我的工作就是抽取我觉得能帮助剧中故事发展得更有层次的点子,想办法让这些细节进入角色诠释中。”
谢燊杰说:“我们不简单地把任何一方套上正义或反派标签。爱迪生和特斯拉的所有想法和行动都有他们的道理,也是基于他们自身的理想和恐惧产生的。他们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而他们最大的不同,是面对人性抉择时,因性格关系而产生矛盾。”
他接着说:“大部分人提到爱迪生是一个稍微孤僻、暴躁,也有点过度关心个人名誉的人。让我最有感的是有人指出爱迪生很厉害的一点是,明知自己不是最会搞发明的人,但强项在于能把别人的发明改善得比较大众化,使之成为对人们有更多实际用途的‘新发明’。所以我把爱迪生看成是一个较理性,有自知之明的人物。很多角色塑造细节正是从这一点,还有台词和剧情发展出来的。”
他接着说,这部剧虽以科学发明为背景,但绝对不是严肃干涩的。“相反的,这是个天马行空的故事,其中还穿插跨时代的人物,比如小说《科学怪人》的作者玛丽·雪莱(Mary Shelley),还有一只会说话的鸽子。舞台设计上,我们也挑战自己,抛弃传统舞台,选择在华族文化中心多功能礼堂上演,为此我们搭建了一个圆形舞台,观众将围绕这个舞台就坐,演员则以360度的面向为观众演绎这个直触人心的故事。舞台服装方面也利用新颖剪裁,给19世纪的服装样板增添新意。”
该剧演员卡司还包括陈珮文、徐山淇、庄舒怡、韩乾畴。10月8日至17日在华族文化中心(1 Straits Blvd S018906)七楼多功能礼堂上演,购票可上网:sistic.com.sg/events/electrify1021。
因独特的舞台调度,这部剧有了新颖的演出形式——杂艺演出。谢燊杰解释说:“杂艺表演是我对19世纪西方流行的‘Vaudeville’演出的翻译。基本上它是一个混杂各种技艺的演出,以歌舞为主,也穿插杂技、魔术等。这类表演中,演员直接和观众交流,语言和形体夸张,追求戏剧效果。我觉得这种演出跟当时很多发明家、投资人吸引消费者的方式一样。加上当时的科学发明都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觉得发明家们都是魔法师,这几点加起来,成为剧本创作和表演风格上的概念。”
温伟文认为这个故事有意思的一点,是剧中没有真正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做出可能被视为自私或邪恶的行为。从科学利用的角度来看,剧中这两人一直想帮人类改善生活,但中途做了一些不是太理想的选择,所以才会被视为邪恶。这次的作品能让观众重新认识之前听过的一些名人,看看他们在生活路上怎么彼此影响,可能会让人对曾听过的历史事件有新发现。”
谢燊杰接受《联合早报》采访,谈到剧本发想时说:“我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喜欢了解各领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喜欢思考这些知识和生命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知识也影响我的艺术创作,比如我训练演员,就会对人体学有兴趣;写一些关于人和宗教的剧本,则对天文学有兴趣;在研究舞台美学或表演学的同时,还参考了量子学原理。创作《让世界触电》是因无意间读到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事迹,觉得人类拥有发明的能力和智慧实在很了不起。但这样一种力量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思想呢?”
创作剧本时,谢燊杰翻阅很多关于电力和19世纪各项发明的资料,当然,也涉猎爱迪生和特斯拉两人的分歧。在关于爱迪生和特斯拉纷争的记述中,爱迪生往往被描绘为负面角色,那么在新剧角色设定中,是否有正反或善恶之分?
观众可领略《第一舰队》原班人马再次携手上演一场强大对手完成各自野心并达成宏伟理想的精彩演出,《让世界触电》以杂艺演出和说故事的形式突显跨越时代的角色。
谢燊杰总结道:“科学发明从未间断,我们正处于一个人类知识和发明快速爆发的时代。再走下去,就是人工智能时代了。此时反思一下我们对于科学和人性的认知与定义,再适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