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网zh.scmf.org.sg/scmf21-ruanxian-concert索票或收看直播

青年作曲家王辰威将其代表作《融》改编为阮咸作品,张蓉晖也邀请罗伟伦改编刘德海的《天鹅》。

新加坡阮咸学会今年1月成功注册,致力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以及阮咸作品创作。来临星期天,学会成员将呈献音乐会,向本地乐迷展示本地阮咸音乐的发展。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

骆思卫受访时说,新加坡阮咸音乐的发展特色之一是交响化,学会的成立有助于向国外推广本地阮咸作品,实验不同风格。“新加坡没有文化包袱,我们都是年轻一代,也有多元种族。去年我为阮咸乐团15周年编写《家》,融入了中国古琴古曲、爵士、马来、印度,最后是西方交响化的风格,其实就代表阮咸学会成立了大家庭,大家能聚在一起,发扬新加坡多元化多种族的特色。”

学会计划整编这些年来本地创作的阮咸作品,集结成书。本地教材也须以中英双语出版,张蓉晖指出,目前针对孩童的阮咸教材多以中国儿歌、民谣为演奏范本。“我们想根据本地特色,编辑阮咸教材。我们现在用的都是中国儿歌,但本地孩童不熟悉。教导娃娃、中小学生一定要接地气,要无缝连接。”

9月26日(星期日)

晚上7时30分

张蓉晖受访时说:“我们希望可以普及与培养专业人才并重,让阮的发展更宽。在音乐作品上,我们以新加坡的优势为基础,开发更多风格。”

阮咸学会将在华乐节举行成立典礼音乐会,陈素敏、罗彩霞、许民慧、饶思铭等年轻演奏家将携手展现阮咸的多元风格。

目前在纽约大学修读电影音乐作曲硕士学位的骆思卫,因参加阮咸印象激发创作欲望,如今已是本地活跃的青年作曲家。

琵琶大师刘德海去年逝世。这名弹拨乐大师不遗余力地推广弹拨乐,与本地阮咸乐手也有情缘。张蓉晖说:“我们受刘德海老师的影响很深。他永远平易近人,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性的建议和指导。孩子们和我对刘老师特别敬爱。他去年去世,今年一周年,我们就把《天鹅》改为阮咸的大合奏,怀念刘老师。”

阮咸印象室内乐团去年底迎来15周年庆,乐团积极拓展阮咸曲目,为年轻乐手提供表演平台,如今阮咸学会诞生,会长张蓉晖相信,通过学会的平台可以更全面拓展阮咸在本地的发展。

这次编写《高山流水》,骆思卫融入当代疫情期间人的复杂情思变化,在前后加入自己的原创性旋律,并借助电子音频处理,展现演奏者的独特心灵空间。作品由饶思铭以大阮呈献。

音乐会上,乐手们还将呈献许文俊新作《破茧》,骆思卫改编的古曲《高山流水》,罗伟伦改编的古曲《潇湘水云》等。

整编本地阮咸创作

张蓉晖指出,阮虽在唐代特别兴盛,但后来出现断层,没有古曲目流传。“阮是在中国解放前夕才慢慢改革、研究、实践,慢慢活跃起来。现在有了另一片天,可以尽情自由发挥,现代作品无拘无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非常丰富多样化,可以中又可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