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他乡之言:移民话语与归属感的寻迹
厦门地位的递变显示侨乡的建设有赖于海外移民的贡献,翻转厦门自古以来为移民前哨站的说法,因着归侨的投资与企业挹注经济的情况,让厦门成为繁荣的城市。
作者就厦门历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地方知识的呈现与论述,华侨人物故事的解析,带出了许多新的诠释与见解,实属一部严谨翔实的学术论著。
本书不断考察华人移民在中国与南洋间的作用,移民一方面在离开故土之后,协助异国与故乡间的经济往来,另一边继续将资源带回故乡,返乡兴办教育、建设经济与重建城市,成为故土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务实的利益与情感间维系平衡。照理说,华人移民出境后不断回望故土,应与家乡毫无芥蒂,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代际之间的认同差异,倾向于在地的情况却不断出现。
厦门作为中国南部与其他地方的链接,如书中举出厦门与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多重互动,让厦门成为了中国对外的重要港口,从而证明了厦门在进行商业互利之外,也是让不同地方的华人之间保持高度流动的文化荟萃与知识互通的要地。
中国厦门是福建的重要城市,从福建南来新加坡的华人数量可观。若置于整个东南亚而言,从福建到南洋落地生根的人数更是不胜枚举。然而,厦门与东南亚华人移民之间的关系却鲜少有学者讨论,虽然也有熟悉的陈嘉庚故事,但就厦门与其对外互动,甚至是具体个案与深度的研究却罕见,因此仍有许多可待开展的议题。
本书的时间段为晚清至民国华人移民跨境的景观,从鸦片战争前到二战日军侵略之后,以厦门作为移民中转站/前哨站,它的繁荣与衰败皆与海外华人有关,探索中国与东南亚间数不清的联系。
该书也对于个别出色的华人移民作出深度剖析,其中有海外华人支柱的李清泉,着重关注厦门与菲律宾华人的移民发展路径;此外,作者的论述也谈论了“来自远方的西化儒者”林文庆,从一位新加坡土生华人视角,审视海外华人做出贡献的具体解析,探索土生华人与厦门的衔接与互动。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厦门的历史并不能只将其纳入中国国家历史中的一个地方历史来进行论述或理解;倘若只关注华人移民在厦门及其他地方的移动路线,但却忽视了他们对厦门以及中国的情感与态度的话,关于厦门历史的整体论述则不会是全方位的呈现。
作者考察厦门的繁盛与否,与当时东南亚的经济状态密不可分,其重要的论述为移民是厦门重要的资助,而厦门的地域性也直接参与了跨洋活动的纽带。书中关注着19世纪鸦片战争前后的厦门发展,为早期厦门华人移民的移动及贸易的性质做出界定。
一、异国安在:多层次的家园构筑
王纯强是华人移民研究的历史学者、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教授东南亚历史与华人移民研究等课程。这部英文著作“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中译:回到异国他乡)是2021年由美国康乃尔大学出版社的学术著作。
换言之,王纯强在其历史的研究视野中,思考的不只是地方移民的路径,更是将地方历史以多层次网络做出深度剖析,从海港的经济脉动,都市的规划与发展,政治的抵抗与妥协,知识的渗透与身份的动摇,甚至是华侨的回返以及他们对厦门的地方情怀等,给读者带来的是多面向的讨论,提供的是一部多视角的地方历史。
王纯强认为,家的概念是移民有意识的建构,举例来说,作者作为第三代移民华人,他的家人来自厦门农村的禾山地区,他们作为中国海外移民潮的一部分,在回到家研究人口外流的情况时,因个人经历的积累和在新加坡、厦门、美国的移动,开始对家有了另一番见解。在1930年代,厦门发展也受到了不只是西方外来势力如英国的影响,面对着东方日本的虎视眈眈,让厦门当地人的身份与居住环境在20世纪带来持续性的变化与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单元五中,王纯强更以1920年代都市重构作为主题,申论了厦门在陷入变幻莫测的时局中,也正视其现代性发展,书中具体探讨了厦门的早期海外华人投资公司,也分析了这些投资带来的生活条件的进步,以及公共运输的进步,更探讨了鼓浪屿的发迹与后来的都市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