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渴望歌唱,就像小鹿渴慕清泉。
或许是太久没有演出,音乐会曲目从古典到当代,从西方到本地,触及各种类型与风格,隐露歌者们的心愿:我怎能不唱歌?
聆听每位歌手的声音
本月底,新加坡交响合唱团、青年合唱团与儿童合唱团改以线上音乐会的方式,让歌声超越空间。
筹备音乐会的过程非常特殊,儿童与青年合唱团的指导张丽欢透露,合唱团人数为40人,但每次彩排只有九人可以在现场,其余只能线上相见。直到录音前的一个月才有办法完成一次大组彩排。但演唱过程仍受到防疫措施限制,录制中,不是全体团员都在舞台上,柏友诗和张丽欢指挥时必须戴上耳机,看着屏幕里身在其他空间的歌手,跨时空指挥,调整自己平常聆听和声的方式。
冠病疫情改变了你我的生活,对热爱歌唱的合唱歌手来说,无法聚在一起创造美妙和声,更是让生活少了慰藉。
热爱挑战的青年合唱团成员杨凯乐,对布拉姆斯浪漫曲(《玫瑰正绽放》)跃跃欲试。她认为这首歌非常切合“渴望”这一主题,感伤的旋律让她想起自己过去经历的事情。
新加坡交响乐团今年推出全新的线上音乐厅,内容包括从前的音乐会录影与线上直播音乐会,公众可购买12月季票(30元)或单场票(6元)。
来自马来西亚的庄欣蓓今年8月才通过面试加入新加坡交响合唱团,每周在线上练歌。一年多没有唱歌,她觉得自己的声线都生锈了,非常紧张。
庄欣蓓受访时说:“疫情的确改变了我们唱歌的方式,感恩的是我们拥有科技,也能快速适应状况,但我相信大家都觉得那是孤立又孤独的。(居家线上练唱)让我对自己的声音更有意识,因为我们更清楚地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自己的房里高声唱歌有时候也蛮尴尬的,尤其家里还有其他人的时候。不过我很高兴能够回到合唱,任何形式的合唱机会我都会想要投身尝试。”
常有人说,喜欢参与合唱是因为不敢独唱,人多好壮胆,不过疫情中合唱团的每个成员被迫独立练习,甚至要录音录像,有了非常不一样的体验。
目前就读高二的许惠宁自小学参加合唱团以来,只有在初中一年级休息了一年。她非常怀念和朋友聚在一起制作和声的感觉。音乐会中,儿童合唱团演绎德雷纳作曲的《我们是创乐者》是她最喜欢的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激励大家在困难中继续制造音乐,为世界带来欢乐和希望。
他说:“疫情前没有时间和机会一对一细听每个人的声音,现在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时间。”
杨凯乐仍想念在观众前演唱的感觉,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紧张感,让每一场演出都无与伦比。
庄欣蓓对合唱团总监柏友诗创作的马来语歌曲“Peribahasa”(马来语指谚语)特别有感觉。她说:“我是一个思乡的马来西亚人。能唱马来语歌曲让我找到家的感觉。也让我回忆起从前与家乡的合唱团演唱许多马来民谣的日子。”
此外,歌手必须保持两米社交安全距离,根本无法好好打磨和声,但这却让成员变得更独立。柏友诗说:“我敢说,现在合唱团的每位歌手都是更有信心的表演者了。”
照片由新加坡交响乐团提供
11月26日(星期五)晚上8时
合唱团总监柏友诗则借疫情的机会,聆听每位歌手的声音,策划分部练习,个人声乐训练。
音乐会通过新加坡交响乐团的SSO Lounge线上音乐厅播放,网址:lounge.sso.org.sg
虽然实际见面练习的机会受限,但合唱仍通过各种创意方式持续着。
线上音乐会
新加坡交响合唱团、青年合唱团与儿童合唱团将携手呈献线上音乐会,让歌声超越空间。久违的音乐会,让合唱歌手们既紧张又兴奋。这场音乐会非常特殊,歌手们分散几处演唱,指挥必须戴上耳机跨时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