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共收集了36篇图文并茂的作品。作者除了绘画和笔触用心之外,书的设计也讲究,单单每一篇的标题,排版新意,采用了两行文字。

阿果是感性的,反复缅怀以往,在字里行间比比流露对昔日光景的眷念。

不久前,有幸邂逅了他的新书《如最初的月光》,插图和文字相衬之间抒发颇具丰彩的空间。

很早以前就注意到阿果,因为他的绘画吸引我,让我联想到香港的绘画家阿虫和台湾的绘本作家几米。看到我国冒出如此一位具有特色的绘画家,心里是赞赏的。后来,又相继发现阿果也有文艺创作,并在《联合早报》“文艺城”发表图文并茂的作品。接着,我又在“四方八面”看到他的专栏;2018年,拜读早报的报道,他将绘画作品发展到海外,把充满童趣的插画以多元形式大规模呈现在上海的公众场所,暗自为他叫好。

在《右脑20 左脑19》中,作者直白地告诉大家他绘画元年在39岁。人生业已过了至少三分之一,他“才逐步踏入绘本插画工作,一般而言算是迟的了”——《乐龄境界的大白猫》。作者不惜人生中途改换跑道,那是一种勇气。在《吃饱穿暖·孩子气》一文里,我们能够深一层认识到阿果对绘画的热衷和理念,在现实生活为五斗米折腰的考量下选择画笔的执着,让自我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这条路是磕磕绊绊的,这一点在书中可以读到:“当初决定放弃打工生涯,放弃每月的固定收入,内心不无忐忑。”——《放心情去散步》;“我很有意识地游走在商用与艺术之间,我创作绘本,写专栏,办画展,卖原画,接项目,推出插画周边商品,出席活动,偶尔开办工作坊……并非因为我是过动儿或能力多强,而是新加坡贫瘠的插画环境,迫使我必须多方面尝试才能有足够收获。”——《插画最舒服的温度》。

对于《如最初的月光》一书,我给予encore的掌声。

阿果是感性的,反复缅怀以往,在字里行间比比流露对昔日光景的眷念。信笔举例,《云树苍茏间》道出一名华中学子的思念;《我们的文化在茶托里》带出很多人儿时以茶托喝热饮的记忆;《插画最舒服的温度》的端午节插图,就有昔日妈妈包粽子的影子。还有许多其他篇章待读者去发掘。

《三十年河东河西》一文让我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背景。身为一名英校生,却对华文有着执着和认真,并且针砭时下的华文风气。作者提及毛笔字,参看其插图,即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写着春联,桌下一隅还配搭着一串tingkat(即1960、1970年代家家户户备用的食物盦),映现一幅昔日光景,别有一番耐人咀嚼的风味。 阿果的绘图,蕴藏着哲理韵味,我尝试去欣赏和揣摩。就说《好风如水》一图,有别趣的创意,一幅童趣的可爱绘图,却又展现出抽象的一面,云中圈圈似水,水中有金鱼游绕,饶有风味。

我很欣赏阿果的画,更钦佩他大无畏追逐理想的精神,成为“自己人生的 CEO,实现自己真正的想要”。 ——《自己人生的 CEO》。毕竟,we only live once,我们只有一场人生。

喜欢他的绘画,富有启迪的空间;而他的文字,亦体现了生活面的思考和正面的理念,描绘所见所思,包括他在中国的际遇。然而,我更是从《如》一书中认识阿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