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学奖由新加坡书籍理事会举办。

《丹那美拉的潮声》则是希尼尔近20年的微型与闪小说集结,展现希尼尔一贯对历史、社会的关怀,以精巧的篇幅探索生死的终极意义。评审盛赞:“希尼尔是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多年来他以文学的方式传达给我们他的内心生活,将个人的哲思贡献给社会的集体精神,丰富着不仅新加坡,还有全球的华语写作,甚而至于世界上不同文字不同民族共同的虚构活动。”

12个组别的优胜者各获得3000元奖金与奖杯。

黄凯德是2020年新加坡文学奖华文小说与非虚构写作组的双料冠军;语凡曾入围2020新加坡文学奖;希尼尔则曾在2008年获颁新加坡文学奖。

评审评道:“慧黠灵性的文学性描述,作者(黄凯德)每每提到观察狮城任何事物,点到即止,其余交给读者心领神会,无须狗尾续貂冗言赘句。这样的非虚构性写作,为读者示范了新华文学的重要特色。”

新加坡文学奖2022颁奖礼昨晚在维多利亚剧院举行,黄凯德凭借《小东西》再次扬威华文非虚构写作组,成为首位连续两届赢得华文组大奖的作家。

另一方面,超过4000名公众参与投票“最受读者欢迎”作品,得奖作品分别为:潘正镭《太阳正走过半个下午》、阿里·沙林(Ali bin Salim)《甘榜克兰芝1948-1973》、阮麒霖(Daryl Qilin Yam)“Shantih Shantih Shantih”与拉玛·苏拉士(Rama Suresh)的《琥珀》。四位作家各获得1000元奖金。

语凡《我们不知道的归类》曾入围2018年台湾周梦蝶诗奖,共收录63首诗,探索诗人的前世今生,仿佛时间旅行。评审认为:“语凡不时以反思的视角表达自己的焦虑,对于所在的岛国,现代的困惑,存在的形态是必须关切的。写诗给了他自由的天空和救赎的力量。他的诗想灵动,想象奇特,意象飞动,有时甚至成了失缰的野马。整体的脉络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忧心的人往返徘徊于路途,上下古今频频探问。”

希尼尔的《丹那美拉的潮声》获华文小说奖。

华文诗歌组首奖由语凡摘下,他的作品是《我们不知道的归类》。文化奖得主希尼尔则以小说集《丹那美拉的潮声》赢得华文小说组大奖。

《小东西》是黄凯德的首本散文摄影集,集结2019至2021年他在早报副刊撰写的专栏文字。50件日常小物件构成黄凯德的深情世界,咏物抒情,一个个小东西蕴藏一段段铭心记忆,属于个人,也照见一个时代。

语凡的《我们不知道的归类》获华文诗歌奖。

这项四语文学盛会,两位同样生于1930年的作家——马来作家苏叻曼(Suratman Markasan)与知名学者王赓武教授成为奖项有史以来最年长优胜者。苏叻曼凭小说集“Mengasah Kalam: Jilid 2”获得马来文非虚构写作组大奖。王赓武的自传“Home is Where We Are”(心安即是家)则获颁英文非虚构组大奖。此外,现年89岁的本地英语诗人、学者唐爱文教授也获颁“新加坡书籍理事会成就奖”,从典礼主宾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唐振辉手中接过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