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美术馆创馆馆长郭建超在发布会说,新加坡语境中的“印象派”美学已存在近一个世纪,有两种主线:一个是Marco Hsu从1930年代开始定义的,东南亚阳光普照的美景作为艺术主题,另一个是通过绘画表达的不仅对自然和城市景观,而是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感情。陈宗瑞在1940年代曾说,印象派关乎“心灵的动力与力的旋律”。
郭建超说,在许锡勇作品中,我们看到从风景、社会批判到历史题材作品等广泛主题,看到了激情和画面抒情的一致性,隐藏着艺术家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的热情。这种“印象派”与西方艺术史印象派运动不同。研究艺术史的姚梦桐今年4月发表了演讲,将社会意识和政治参与视为南洋风格的重要遗产。
我国第二代画家许锡勇(84岁)昨天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发布最新画册《造梦者——许锡勇》(The Old Dream Maker Koeh Sia Yong),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是主宾。
画册近400页,是许锡勇目前最为完整的作品集,收入国家收藏的重要代表作——油画《日本大检证》《他们来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刻版画《河水山的火灾》《失学》《探望受伤的工人》《沉思(武吉知马工厂的印度工人)》,还有新加坡河的水墨画,《星洲日报》儿童漫画,《南洋商报》的政治时事漫画等。这是许锡勇第一次集合各种媒介,加入个人档案图片的画册。
许锡勇受访时说:“我受赤道艺术研究会(1966至1970年任会长)的影响,坚信艺术是为了表现生活,作品主要描绘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创作成为日后历史的见证。
“我的木刻版画对当时社会有很大的揭露,各阶层都在挣扎受苦。尽管如此,我们的社会还是发挥互助精神,为了发展华文教育,筹办南洋大学,开展一块钱买一块砖义筹,连三轮车夫、妓女都参与。红头巾妇女也参与筹建,油画《支援建设新加坡南洋大学的红头巾妇女》反映这段历史记忆。”
许锡勇一直想出完整画册,幸好得到许锡勇艺术馆创办人许九弟(Michael Koh)出资13万元,费时一年,由艺术馆旗下海峡画廊(Straits Gallery)编辑出版,达成心愿。尽管有些作品来不及收入,但他对画册成果还满意。
画册可在许锡勇艺术馆(7030 Ang Mo Kio Ave 5 Northstar@Ang Mo Kio #05-39 S569880)购得,该馆即日起至10月31日,星期二至日上午11时至晚上7时,举行“前进吧!一起强大”展览,超过一半许锡勇作品是首次展出。
记者翻阅画册,最大感触是:不少画中的场景已迅速消失,木刻版画《失落之岛:实马高岛》与《锡金岛》经已成为垃圾岛,马来渔村小屋只待成追忆。描绘蔡厝港与大巴窑的田园风光已成绝响。从油画《越南难民》可知,许锡勇向来关心时事,政治漫画以外,也通过油画捕捉了时代性——美国用很恐怖的油胶弹轰炸越南乡村屠杀越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