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龙成受访时说,出书是回顾反思自己的艺术生涯,想和年轻一代分享创作经历,很有教育性。他在1980年代发现没什么画家延续钟四宾(泗滨)对现代水墨的探索。他随现代画会参加亚洲艺术展时结识台湾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交谈甚欢。当时他与陈瑞献、陈克湛等探索开拓现代水墨,可惜没加以发展,期待年轻人日后能开出康庄大道。
曾创办艺术学校
新书发布会主宾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刘思伟提到,圈内少人知道林龙成和林学大、沈雁、麦纳利修士一样,曾经创办艺术学校。林龙成在1986年创办了百禾美术学校(Gradsign Art School),经营至2007年。学校聘请本地艺术家如巫思远、蔡逸溪、曾纪策、麦毓权、林保德等担任老师,全盛时期学生超过300名。
《莽原的足迹》平装本售价90元,精装本110元,可在友联书局、纪伊国屋、好望角画廊购得。
当时新加坡忙于拆除建设,林龙成利用建筑工地的材料创作,材料就是概念性的,也是政治性的。他取材日常物品和材料为创作素材,关注当代社会议题。毕业于巴哈鲁丁职业专科学校花布设计的林龙成,在1980年利用报纸、工业技术与设计等,通过一组绢印作品表现越南的难民危机。他在1977年创作的《重生》是燃烧松木箱,可说是新加坡最早的表演艺术作品,比陈禄记《野餐》还早。
若你以为林龙成仅擅长写实艺术,就会对正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无常之永恒:再思新加坡雕塑”展出的林龙成的抽象雕塑感到吃惊。早在1976年首次个展上,他采用刚进入国人生活的新用品——塑料袋为素材,充气系成一串熟果雕塑《新时代》。45年后的今天,美术馆委托制作的新版传达了塑料袋在21世纪已成为污染环境的祸源。在缺乏现代化工具的年代,林龙成用手将钢筋弯成圆柱形,构成高达七英尺的概念性雕塑《重建》也再制展出。塑料袋、钢筋展后,也还原回材料。
72岁的林龙成日前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发布出版最完整的新作品集《莽原的足迹》。此书耗时四年收集资料撰写,厚达306页,收录了林龙成从1968年至2021年、长达53年的艺术历程超过300件作品,从绢印版画到传统与当代水墨、拼贴艺术、油画、混合媒介、速写、陶艺、雕塑、即成品装置不等。
当我们提起“林龙成”时,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他散布全岛各处的30几件公共雕塑,尤以新加坡历史为题材,写实生动地表现了先辈早期生活面貌的作品,比如《中秋节提灯游行》《卖牛奶的印度小贩》《踢毽子的小孩》《拉人力车的车夫》《劳工苦力》《红头巾》。其实,林龙成不只是杰出的雕塑家,他的创作媒介很多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