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新加坡华乐总会举行成立大会,时任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黄循财莅临出席。(新加坡华乐总会提供)
扫码索取“东南亚华乐发展论坛”与“节奏之旅”门票。

除了器乐学会,华乐总会也邀请民众俱乐部华乐团,南洋艺术学院华乐系师生和有乡音特色的乐团如湘灵音乐社(南音)和南华潮乐团(南华潮剧社附属乐团),共享华乐节的舞台。何伟山说:“举办华乐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团结旧朋友,认识新朋友。本地任何华乐人和团体想要加入这个舞台,我们都欢迎。”

华乐总会邀请各学会的领军人出任总会理事,很快发展出许多学会会员。2019年,理事们共同探讨举办华乐节的想法,借助华乐总会这块牌子整合资源,搭建华乐节平台,让本地华乐活动再次活跃起来。

今年华乐节的亮点之一,就是两本书籍的问世。由总会副秘书长林傅强撰写的《视域下的新加坡华乐发展路径》9月10日将在新加坡大会堂发布。此书梳理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华乐作品,为新加坡的华乐发展著书立说,也为新加坡华乐走向世界搭建桥梁。

成立青年部联结年轻华乐爱好者

今年也是新加坡华乐总会成立10周年。会长郑朝吉表示,华乐节是总会理事们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也是实现“团结华乐人”这个立会宗旨的绝佳方式和平台。在总会欢庆10周年之际举办疫情后的首届华乐节,终于可以百无禁忌,不仅请到海外团体加盟,也成功策划面向青少年的华乐营,令人欢欣鼓舞。

整合资源举办华乐节

本届华乐节是自疫情后首次有海外团体来访,其中有中国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以及菲律宾侨中学院民乐团。9月6日傍晚6时,来自新马,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华乐导师、演奏家、指挥和作曲家将在中国文化中心交流讨论有关华乐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华乐学习、曲目选择、演出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另一本书则是由华乐总会理事、阮咸学会会长张蓉晖主编,作曲家王辰威、骆思卫担任副主编的《新加坡阮咸原创作品曲集》。这是本地出版的第一本原创华族器乐曲集,收录王辰威、冯国峻、骆思卫三位作曲家和打击乐演奏家许文俊的七首原创阮咸作品,包含了甘美兰等多种本土音乐元素。这本曲集将以讲解音乐会的形式,8月31日晚在滨海艺术中心举办发布会。

在本地,笛子、二胡、古筝等乐器无不有各自的学会,可谓枝繁叶茂,但也都各自为政。何伟山说,总会成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搭建学会之间的桥梁,促进华乐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论坛结束后,菲律宾侨中学院民乐团与新加坡“华乐伙伴”的青年演奏家们将携手呈献“节奏之旅”。这场音乐会将展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泰国,以及中国黎族和傣族等文化的特色民谣和舞曲。音乐会由马来西亚作曲家江赐良和“华乐伙伴”指挥陆洁涛共同主持和指挥。讲座和音乐会入场免费,可扫描QR码索票。

从联系本地器乐协会和演出团体,到支持出版研究、成立学会、举办国际性演出活动,新加坡华乐总会细述创会10年路。8月下旬开始为期22天60场大小演出,第三届新加坡华乐节不仅是华乐人与音乐爱好者的盛会,也展现我国华乐艺术长征岁月的积累、前瞻的视野。

支持华乐研究与出版

华乐节新创的“乡情乡音传雅韵”系列,则聚焦新加坡华人方言群的传统音乐。9月1日,湘灵音乐社和南华潮乐团将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展现传统籍贯乐器如南音琵琶和潮州二弦的乡音魅力。

林傅强采访了许多华乐前辈,通过整理不同人的视角和观点,梳理新加坡的华乐史。他提及本地作曲家潘耀田慷慨提供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而这本书得以出版,也要感谢以总会名义申请的津贴。

本届华乐节,蔡厝港民众俱乐部属下吉丰华乐团8月26日将在新加坡大会堂呈献“本土情怀”音乐会,演奏本地先驱作曲家梁荣平唯一一首华乐作品《春天终于到来》,以及中胡协奏曲《英雄篇—献给林谋盛烈士》和纪念建国总理李光耀的作品《我们的国父》。

《新加坡阮咸原创作品曲集》是本地出版的第一本原创华族器乐曲集。(新加坡华乐总会提供)

本届华乐节首次推出由青年部策划,为期三天半的青年华乐营,面向年龄介于10至21岁,能掌握一定华乐器演奏水平的爱好者。参与者将通过华乐营的排练、工作坊及讲座,一起学习和演奏音乐,最终在音乐会上展示学习成果。

借助华乐总会的资源,各学会在华乐节上的演出、讲座等活动都获得场地支持,包括新加坡大会堂、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中心、滨海艺术中心和南洋艺术学院,此外还有制作经费津贴。

“本地有不少自发成立的器乐学会,但大多专注教学和考级,以带学生为主。”郑朝吉说:“然而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更要长远地看待新加坡的华乐发展。有些工作需要做,比如推动本地作品的创作,以及学术上的论述。”

湘灵音乐社2021年首次登上新加坡华乐节的舞台,表演传统曲目《走马》。(新加坡华乐总会提供)

“华乐随早期移民来到南洋,在民间一直有蓬勃的发展。1997年新加坡华乐团成立,成为国家乐团之一。”林傅强说:“但有关本地华乐发展的论述,只有吴奕明所著的《新加坡华乐发展史略》,而且这本书只涵括1953年至1979年的历史。因此我撰写本书最大的挑战就是史料的不足,但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8月27日,郑朝吉和新加坡华乐团首席指挥郭勇德联合执棒新加坡华乐团,呈献“华乐情”10周年庆典开幕音乐会。音乐会将演奏七首经典华乐曲,包括本地已故作曲家杨培贤创作的弹拨乐合奏《欢欣》,本地青年作曲家冯国峻的《芬芳的交响》和王辰威的《畅响狮城》。

10周年庆开幕音乐会“华乐情”

郑朝吉说,1998年本地曾成立过华乐协会,但因疏于管理,连续多年没有提呈年报,后来查询才知道已被注册机构除名。正因如此,他意识到需要一以贯之的团队和努力,整合新加坡的华乐资源,推动华乐发展。

林傅强著《视域下的新加坡华乐发展路径》是华乐总会支持下问世的第一本有关本地华乐史的理论著作。(新加坡华乐总会提供)

延伸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阮咸学会是在华乐总会的支持下于2021年成立的。何伟山说:“器乐学会的注册需要通过当局审批,国家艺术理事会一般会咨询总会的意见。如果总会写信支持,申请就会顺利很多。”近两年在总会支持下成立的器乐学会还有新加坡唢呐/管学会和新加坡打击乐协会。何伟山希望学会的成立能够推动本土创作和理论研究。“尤其是打击乐协会,成员不仅仅有华族,还有马来族和印度族打击乐演奏家。打击乐在新加坡的发展,有太多故事可以书写。”

郑朝吉回忆,10年前时任新加坡华乐团董事吴一贤找他,希望由他出面牵头成立新加坡华乐总会并出任会长。盛情难却下,郑朝吉出于公心接受邀请,但执意要请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出山,一同担起凝聚本地华乐力量的重任。副会长何伟山提及,总会的成立也受到当时的新加坡华乐团董事主席李国基的大力支持。

新加坡打击乐协会在华乐总会的支持下成立,2021年9月举行首演音乐会。(新加坡华乐总会提供)

总会也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詹永明担任笛子独奏,与乐团演绎《江南春》,并由林傅强独奏《二泉映月》。《畅响狮城》是音乐会另一重点,作品融合本地华族五大籍贯(闽、潮、粤、客、琼)的12种特色乐器,包括南音琵琶、潮州大鼓、广东高胡、客家头弦,展现本地独特的文化风貌。

第三届新加坡华乐节从8月20日至9月10日举行,这是由新加坡华乐总会策划,两年一度的国际性华乐盛会,将在22天内呈献60场大小音乐会、新书发布、主题讲座、古琴比赛和青年华乐营等节目。

尽管本地青少年使用华语为第一语言的比例减少,但华乐在青少年中的热度不减,这要归功于本地从中小学到大专学府一脉相承的华乐团。2022年,华乐总会筹备成立青年部,通过组织各类文娱活动,为青少年华乐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及发挥创意的平台。

第三届新加坡华乐节开幕音乐会“华乐情”

新加坡华乐总会青年部首届理事:吴伟鸿(左起)、吴福俊、李乐轩、罗彩霞、黄瑞浚、许文俊、郑怡雯、陆洁涛、周沛燕、郑浩筠。(新加坡华乐总会提供)

何伟山提及1985年由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中学联华乐营,他和华乐节筹委会副主席林傅强都曾参加。他说:“华乐营是青少年华乐演奏人才、华乐爱好者相识相知的平台,在彼此交流和切磋中结下深厚的音乐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