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自己的诗歌创作,贺兰宁说,他仍断续在写,已有一些作品,只是尚未发表,时机成熟,他会再出版诗集。

《新加坡华文现代风格论》是贺兰宁的博士论文,书中概括了新加坡华文现代诗的发展,归纳新加坡现代诗的共同特色,如以城市为图像、乡土情怀、佛理入诗等。此外也评析包括自己在内的六位现代诗人:林方、南子、贺兰宁、王润华、淡莹与梁钺。

概括新加坡现代诗发展

“新华文学一方面寻求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回归中华文化而发展。尤其是现代诗,在加速发展中必会产生强韧的延续作用和积藏功能,为新华文学而继续繁衍。”

贺兰宁是新华文学现代主义研究里经常提到的作家,1970年他主编的《新加坡15诗人新诗集》更被视为新华文学现代主义滥觞的宣言。不过1990年代贺兰宁淡出文坛,转入文学研究与中医实践,陆续考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博士,忙于行医与教学,创作量骤减。

谈及这系列佛教小说,贺兰宁写道:“人的生命就如一面镜子,映照过往的失落和成就。生活中一切随缘,世事就让时间来调节。”

《佛教在新加坡的建构》一书中,贺兰宁也在附录中编录了“新加坡佛教文学作品选篇”,包括南子、广品、周粲、王润华、黄叔麟、洪孟珠以及他自己的作品。

他在书中总结道:“新华现代诗源于西方和台湾,直到现代诗蓬勃发展后,在诗歌内涵上,受到岛国现实乡土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双向催生下,新华现代诗是众多诗人融汇了古今中外的诗歌风貌而合成的产品。”

小说集《抹上阳光》收录在1960年代与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当中有九篇佛教小说。贺兰宁受访时说,新加坡作家鲜少书写佛教小说,身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希望在这方面用功,将来打算继续书写。

八十大寿在即,贺兰宁这两年内一口气出版五本书,分别为以笔名贺兰宁出版的小说集《抹上阳光》、散文集《山水有情》、论文《新加坡华文现代风格论》,以及用本名陈鸿能出版的中医药论文《脾肾同治》与佛教研究《佛教在新加坡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