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房屋时,看房龄主要是考虑到房屋的投资属性,房龄小的房屋比较容易出售。买转售组屋有如此考量如此,公寓也一样。
不断攀升的房价,让国内外的投资者跃跃欲试想要入场,同时也无法拦住想要买房的年轻人。毕竟,任何人都需要房子,在经济学术语里这叫做刚需,而长期能保值或增值的特性又让它成为投资品。
2015年,张一翎开始考虑小孩的教育问题。她原本购买的转售组屋附近没有好的小学,所以在有了申请预购组屋的资格后,申请了一套有好学校配套的新组屋,并比原价高十几万卖出旧组屋。
肖明是银行的系统研发经理,上班时经常听交易员们聊天。银行交易员常常讨论,如果认为房子会升值就买多套用来投资,这叫做“多头”,如果认为房价会降就不买,这叫做“空头”。而肖明只想买一套房子自己住,做到“多空平衡”。他说:“我纯粹不考虑投资,不然应该买新建公寓。”但是他也认为要选择比较新的公寓,这样的公寓保值,也方便出售。
“抽签排队等到房子,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期了,谁还有精力生孩子?”
今年6月,兀兰和白沙首次出现以超过百万元易手的转售组屋单位。截至8月,我国已连续26个月转售组屋价格持续攀高,有33套以100万元价格转手。
申购成功后,下一步是根据所抽中的号码,按顺序到建屋发展局选择房屋单位。今年,许佩佳和先生去HDB Hub选房屋单位时,还拍摄了视频上传到YouTube,和大家分享喜悦。
要想转售时能将房子卖出一个好价钱,地理位置和交通固然重要,房龄也是重要因素。但张一翎对屋龄的考虑却不完全出自投资的考量。她刚开始准备买房时,看的第一套组屋是大巴窑的一套老房子,建于70年代,将近80年代。房子的价格较低,张一翎有一点心动。但中介提醒她,“这个房龄太老,到时候贷款可能有点问题,因为贷款也要看房屋年限。”
最初,张一翎和她的先生2012年在文庆地铁站附近买了一套四房式的组屋。看房的时候只对中介提了一个要求——交通方便。
预算是许佩佳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很多人买房考虑的第一因素。
肖明(36岁)2017年从中国来到新加坡,2020年11月与妻子一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他们目前只有在新加坡购买公寓的资格。
和大多数人一样,预算是肖明买房的第一考量。他说:“我们其实对屋子本身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挑的就是价格。”肖明对在新加坡的第一套房的总价预算是120万元。他到后港、巴西立、榜鹅看过房,最后看中的是实龙岗的某个公寓,在这个小区里,他已经看了接近10套房子。
他们自己做了一套装修设计图,带着这套图去找装修公司,最终敲定了一个可以接受装修的价格,于是决定就买这一套。她说:“不就是多花一点钱装修嘛,就可以得到一套比较大的房子,还可以让爸妈过来住,其中一间卧房也可以租出去。”
2014年成为公民的张一翎(37岁,新媒体编辑)充分利用了本地的买房政策。2012年,她和先生还是新加坡永久居民,只能购买转售组屋。她当时就考虑到,等到入籍后可以卖掉原来的组屋,再跟政府购买预购组屋。她说:“买第一套房的时候考虑过价值,买比较好的地点,希望在五年之后卖出去比较保值。”一般来说,离地铁站较近的房屋比较容易出售。因此,房屋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成了张一翎的第一考量。
他们当时已有15万元的存款,把买房的预算定在60万元左右,然后开始看房。王梦薇和她的先生都是学3D设计的,他们对房屋面积和结构布局看得相对重要。
本报采访了四对在近几年买房的年轻夫妻,看他们在房价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做出的抉择。
“排队等房子等好几年都等不到,不能安家,怎么结婚,怎么敢轻易生孩子?”
建屋发展局推出的政府组屋计划是被外国羡慕的房屋政策,本地有80%的家庭住在政府组屋。建国总理李光耀主张“居者有其屋”,在建国初期赋予国人与这个小国共同进退的决心。因此政府组屋,尤其是预购组屋(BTO),价格不会太高,并且会有一定的买房津贴,是很多年轻人买房的第一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人便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购买比预购组屋项目贵,但比公寓便宜的转售组屋。
许多年轻夫妻想快一点拥有自己的房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家庭。但有许多人并不如许佩佳一样幸运,没能在理想的时间成功申请到预购组屋。
肖明认为,在新加坡买房投资也很划算,首先是新加坡的房价一直在涨。另外,新加坡的租售比也较合理。他说:“在中国,如果你买了很贵的房子,但租出去的租金并不高,新加坡的房租租金就相对比较高。”肖明有一个同事就买了两套地理位置较好的房子,两套都租了出去,而自己则住在偏僻又便宜的公寓。
2022年8月,宏茂桥预购组屋项目,五房式单位售价高达87万,创下我国预购组屋有史以来的最高价。
最后他们选择了一套在裕廊西的五房式组屋,有阳台,有大客厅,有三间卧室。“这套房子其实很旧,内部结构也不合理,需要敲掉很多东西重新装修。但是我觉得只要重新装修,就可以改掉这些缺点。”
地点好交通便利易转售
之前,许佩佳的先生就有以35岁以上的新加坡公民的身份,尝试两次申请BTO,当时的申购率是3左右,但他没有抽中。许佩佳怀孕之后,两人以家庭单位申购,并使用了parental priority scheme,增加了抽中的概率。“我觉得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次我们一次就拿到了房子。”
等房子错过生育最佳期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佩佳夫妇目前和家婆一起居住,并没有急着要搬家。许佩佳觉得,宝宝出生后有长辈照看,对一家人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肖明为这种考量现身说法。他和妻子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时,便可着手买房了,当时正是房价的相对低点。他说:“2020年入手的时机其实是最好的,当时想过买房子,但又想再攒一点钱。后来发现攒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于是,今年2月,他开始抽空去看房子。
王梦薇(28岁)是一名3D视觉设计师,她与丈夫申请了五次预购组屋都没有抽中,于是2020年六月开始看转售组屋。
张一翎最后看了一套在文庆地铁站,离乌节路、多美歌只有三个地铁站。张一翎说:“这个位置是我们所有看房里面位置最好的,它离地铁站只要走三分钟路。”
BTO不是你想买就有
这些吐槽,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对肖明来说,买房就是华人的传统观念,成了家就应该有自己的屋子。他不想等待很久,希望买了就可以入住,因此选购目标是二手的公寓。
还有人把预购组屋的抽签式申请和生育挂钩:
看房龄考虑投资属性
买房,在经济学术语里是刚需。对年轻人而言,是成家立业的的标志,也是生儿育女的保障,而房屋长远来看能保值或增值的特性,又让它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选项。
准备买房时,许佩佳刚刚怀孕。“既要生孩子,又要买屋子,对我们来说都是经济负担。我们不想成为房奴,决定把买房带来的经济压力降到最低、最理想的位置。”
私宅价格指数自2020年迄今更是涨了17%,相当于一年涨6.8%。根据预测,本地房地产价格今年将维持增长态势。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总是被这样的新闻击中,房价一步步涨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BTO并不在自由市场交易范围内,购买BTO的第一步是去建屋发展局申请、抽签。且只限家庭单元或35岁以上并符合收入门槛的新加坡公民,才有资格购买。建屋发展局在每年的2月、5月、8月、11月开放不同的预购组屋项目,申请后的三个星期左右就能知道申购是否成功。
张一翎起初看了一套宏茂桥的。在去宏茂桥看房之前都是看四房式,而宏茂桥的房子在她的预算内可以看到五房式。“它真的很大,但我们当时还是嫌它稍微远了一点,离地铁站应该要走个十几分钟。”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1980年代组屋全部是长走廊。“我之前租过这种长走廊的组屋,居住体验非常差。很多房间的窗户是朝着走廊的,会有人在你的窗前走来走去。我觉得设计出这样的房子是时代的局限,所以我们在花钱买房的时候,就避开这种老式的组,尽量选1990年代之后建的。”
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向来令国外年轻人羡慕。曾几何时,本地年轻人也开始为买房而焦虑?
看预算首要考虑因素
房价高攒钱速度跟不上
2021年的每个预购单位有4.1个首次购屋家庭申购,比2018年的2.2个高出许多。首次购屋的35岁以上新加坡公民也在增加,他们只能申购二房式灵活单位,去年在非成熟市镇推出的灵活单位申购率达到7.5。因此,BTO并不是你想买就可以立刻申请到的。
“我们看了一套在中部的房子,Commonwealth ave一带,价格也在合理范围内。但它的面积实在太小了,客厅只能放下一张饭桌和一个小的沙发。房屋的结构也很不合理,一个长走廊占了很多的面积,两间卧室都有厕所,其中一个我们平时完全用不上。”
而且他还喜欢在家里做饭。“本地家庭不怎么在家做饭,所以厨房常常是开放式设计,新建公寓的厨房通常很小。我常在家里做饭,想要封闭式的厨房。”
BTO与转售组屋、执行公寓与公寓相比,价格是最便宜的,但是作为预购项目,必须要等待建造完成后才能入住,这常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2021年,许佩佳(30岁)和她的先生,针对买什么类型的房子讨论了很多次,最后还是决定申请BTO。
王梦薇把房龄看得也很重要,她一开始想一定要买2000年以后的房子,越年轻越好,后来发现那样的房子不是很偏远,就是很小。于是选择了这一套更合心意的,但建于1998年左右的房子。
买房是很多家庭一生中最大的一笔开支,也是大部分人的主要资产。房地产在家庭财富中占比30%至70%,越不富裕的家庭,房地产占比就越大。因此,买房是一个慎重的决定。师房产(Master Real Estate)的房屋经济顾问胡珂宁(48岁)认为,“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重要的是你要做好一个买房计划,想清楚自己为了什么买房?什么时候买房?买多大的房子?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套。”
根据Property Guru9月7日发布的2022年下半年消费者情绪调查显示,接近四分之一的年轻国人认为,现阶段的房价太高,因此选择存钱而不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