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chapon古着贩卖机售卖本地十位艺术工作者亲手创作的限量版掌中艺术品。(受访者提供)

2.博物馆死了?决定权交到你手上

艺术工作者郑良璇观察到,过往新加坡艺术周举办期间,中央市区缺少落脚休息集合的社交空间。她想起了艺文圈人士都知道的前国家图书馆与电力站艺术之家附近,现已消失的S-11咖啡店,因此在拉萨尔艺术学院露天剧场设计重构类似的,供艺术圈人士歇脚的S23空间。

展览策展人、艺术家、讲师陈彦云博士费时半年与藏家们交流,挖出他们收藏的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用不同媒介探索与身体相关的艺术品的故事。展览分成七个部分讲述,关于浪漫化峇厘岛的裸女画,新加坡钟四宾(泗滨)与来自瑞士、落户峇厘岛的西奧·迈耶(Theo Meier)与印度尼西亚的Pucuk Cemara作品形成对照。

Awkward Party艺术工作者吴真莹和张丽珍观察到,国人吃饭离不开手机荧幕,设计出互动式的餐饮艺术体验“第三轮”(Third Wheeling),确保你吃在当下。这是她们第三次办这类活动,这次与Artichoke餐馆合作,把中东美食菜色摆入特别设计的雕塑艺术柜内,食客得自己去取食。

6.来玩球吧艺术在你的手掌上

策展人郑良璇说,S23空间由艺术村(The Artist Village)呈献,白天让访客休息,泡杯茶或咖啡,晚上七时后,由艺术村成员呈献一系列行为艺术活动。Lina Adam结合本地十位当代艺术家在行为表演中惯用的食物道具(包括唐大雾的香蕉、王良吟的豆芽),以十道美食仪式呈献。Gilles Massot线上行为演出借用莎士比亚名句,提问“咖啡或茶,这是个问题”。杨淑芬举办表演工作坊“通货膨胀中的爱情”,分享网上约会找伴侣的经验,参加者有机会设计爱情美食,学会约会需要的浪漫举止。详情上网www.tav.org.sg了解。

黎铠仪(Tiffany Loy)在日本京都川岛纺织学院学习编织,又获“设计新加坡”奖学金到英伦皇家艺术学院念纺织硕士。她的最新个展“空间的线条”,根据吉门营房场域(5 Lock RD #01-06),用编织塑造空间。大件纺织装置受Art Outreach委托创作,高四米,从天花板下垂到地板,形成圆圈的“线墙”,访客可走入沉浸其中,从空间去感受编织的颜色、形状与流动。黎铠仪一些旧作、展示编织创作过程的作品也将展出。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学家符懋昇、昆虫教育者与导览员邱贤哲,以及由科学研究转向视觉艺术创作的Isabelle Desjeux,不久前在武吉甘柏公园个别主持工作坊,向90多名居民传授昆虫知识。居民再通过树叶枝、种子果实等材料,想象创造出昆虫的模样,为它们取拉丁文名字。独立制作人何光前说:“寻找昆虫的过程是那么有趣,充满好奇,仿佛回到童年时光,看到了蚱蜢、蝴蝶等昆虫。”

活动由专注于社区艺术的Void Deck Games旗下Temporal Displacement Agency呈献。制作人为Raihan Harun。陶艺工作者林若梅、联络所陶艺老师邓仲荣和李秀文用陶土捏出五所公共建筑的立体模型组件,在蔡厝港林邦区举办的“重建历史”工作坊上,让乐龄居民参与制作建筑拼图组件。林若梅说,参与者不能使用手机,仅凭记忆创造,很多乐龄人士对旧建筑的记忆相对深刻。

由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催的“新加坡艺术周”从2023年1月6日举行至15日。超过700个国内外艺术家、策展人和合作伙伴将呈现超过130场活动。艺术周以游戏为主题,在核心节目之外,记者选出十大看点,从日常生活开展新鲜有趣的艺术体验。

5.武吉甘柏公园的昆虫馆展览

对昆虫的科学研究已发现约100万种昆虫,但估计还有900万种尚未被发现。在武吉甘柏,有什么昆虫等待被发现?“昆虫馆”是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社区项目,以了解我们后花园的昆虫世界。

无化艺廊收藏联展“收藏身体:亚洲艺术和裸体”现场。(受访者提供)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Gachapon小型自动贩卖机贩售扭蛋玩具,流行到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现在,本地创意与出版工作室Knuckles & Notch从他处引进十台Gachapon古着贩卖机,将售卖本地十位艺术工作者亲手创作的限量版掌中艺术收藏品。每人媒介不同,各创作五款设计,每款设计限量手作十件。参与者包括:何伟杰x符明正用树脂创作的键盘帽,棒歌吉米/黄映贤的毛绒品,Rafi Abdullah的迷你书,鼠王(Ratking)的刺青贴纸,王梓妃的陶瓷手表等等。价格每件从50元起。活动配合举办印刷工作坊与艺术讲座。

10.黎铠仪个展 纺织塑造空间

艺术周期间,团队在油池民众俱乐部打造考古挖掘现场,将烧好的陶土组件埋在沙里,参与者从中小心地摸索出附有磁铁的组件,试图拼凑出整个建筑的外观。林若梅说,“我们想要纪念已经消失的公共建筑,尽管它们并不符合未来的发展需求。通过长久性的材质及文明的象征——陶土,我们得以重组过去记忆的碎片。”详情上网www.voiddeckgames.com/forgottenfragments/了解。

Isabelle Desjeux将居民的昆虫创作拍摄放大打印,结合昆虫标本,从2023年1月6日至29日,在武吉甘柏公园展出(www.instagram.com/insectinventorium/)。

无化艺廊(The Culture Story)第一次举行收藏联展“收藏身体:亚洲的艺术和裸体”,展出以本地为基地的十位藏家,26名艺术家,总共31件作品。

艺术工作者林仪玲从人类学视角设立旅游团柜台,让国人报名观光团,上了罗厘的后座,从外国劳工的视角游览新加坡。详情上网www.ohopenhouse.org/for-the-house-against-the-house-2023了解。

7.秘密的地方 录像投影户外放映

居民用树枝叶等想象出来的昆虫在武吉甘柏公园“昆虫馆”展出。(受访者提供)

1.鞋盒雕塑双年展2023百件作品 雕塑观光团上天下地入海

“博物馆死了?”策展人邓智文说,展览展出藏家与新委托的一组12件作品,每件作品附上文本解说,让访客在自助导览后,判断博物馆是不是已死了。展览在已集体出售的东陵购物中心(#02-41至#02-43)空置单位举行,从艺术家角度思考博物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Oh!Open House通过展览呈献两个富有争议性的艺术议题:“博物馆死了?”及“欲望死了?”,将决定权交到访客手上。

黎铠仪个展“空间的线条”,用编织塑造空间。(受访者提供)

8.雕塑盛美食吃在当下

Lina Adam在S23空间呈献十位当代艺术家行为表演中的典型食物道具。(受访者提供)

3. S23 重现S-11咖啡店的魅力

梁金成在录像《秘密的地方》揭示个人秘密地方是武吉布朗祖父的坟碑。(受访者提供)

你还记得前国家剧场、史丹福的前国家图书馆、大世界游乐场、范克里夫水族馆等,长什么样子?“遗忘的碎片”是与社区互动的艺术项目,挑战你的记忆力,也重温昔日的回忆。

贩卖机从明年1月6日至22日摆在Knuckles & Notch工作室兼Chaos画廊(261 Waterloo St, #02-25)。策展人、制作人吴云瑾说,贩卖机名为“来玩球吧——艺术在你的手掌上”,希望让艺术更普及化,也让艺术收藏更有趣和负担得起。

展览规划出雕塑观光团的野餐与下午茶配套(上网www.sculpture2052.com报名),将1200平方英尺的雕塑2052室内空间(21 Woodlands Close #03-16)铺上人造草地,转换成户外场景,在野餐铺垫上享用状似雕塑的点心与茶水,出自雕塑家的创造。雕塑家当导游,介绍雕塑的材料与技术细节、景观与历史故事,让观光客得以纵观未来雕塑局势的发展。艺术周期间上午9时至傍晚5时,1月16日至4月2日周末日上午11时至傍晚5时开放。

来自泰国的舞者Titisa Jeamsakul在新加坡舞蹈室阳台上抱着婴孩,异乡人展开新人生。录像编辑黄梦娜住在葡萄牙,秘密地方是山上后花园。超过一半的视频在国外拍摄。录像在罗厘侧面,以户外投影放映,因为视频与流动、移民有关。罗厘辗转停驻在亚洲文明博物馆、吉门营房与滑铁卢街42号(www.projectcolours.sg)。

陈彦云说,艺术家通过裸体画为社会议题发声,Mangu Putra作品回应印尼政府对色情的审查,表达出不需要画出身体,也能传达色情的意念。柬埔寨艺术家Nhek Dim的作品难得在本地展出。另个看点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七件浮世绘版画,出自桥口五叶、伊东深水、喜多川歌麿和月冈芳年,包括春宫画、美人画、民俗画。展览即日起至3月31日,参观须上网bit.ly/3ErJGkI预约。

2023年的“新加坡艺术周”以游戏为主题,在核心节目之外,雕塑、画作、自然、人、美食等的艺术创作散落社区各个角落,公众可以从日常生活开展新鲜有趣的艺术体验。

Awkward Party与Artichoke餐馆合作,以雕塑呈现美食。(受访者提供)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结尾,梁朝伟对着吴哥窟的树洞说出心中的秘密。片长15分钟的录像《秘密的地方》,汇集13人感觉最舒适,最能说出心中秘密与心事的地方。梁金成的秘密地方是武吉布朗,因为祖父梁丕德(Neo Pee Teck)墓碑葬在那里。新加坡有一条街道以他阿公命名,街道指南译成梁彼得巷。视频探索家园与认同问题。梁金成说:“即使有一天我离开新加坡,新加坡有我阿公命名的路,我的DNA留在新加坡。”

张丽珍说:“食客也要参与一些团体游戏,才可以享用美食(如甜品)。我们希望食客有机会交到一些新朋友。”她们希望公共用餐能恢复到原有的庆祝与社交功能。体验只限明年1月10日和11日晚餐(三菜一饮料),每人收费75元,上网awkwardparty.club订位。

9.收藏身体 亚洲艺术和裸体收藏展

一般人以为雕塑是公共景观式作品,由雕塑2052、新加坡雕塑学会、Artists Caravan与一群年轻雕塑工作者联办的“鞋盒雕塑双年展2023”,却从微观角度看雕塑。展览策展人有九位,召集人扬子强受访时说,双年展邀请163位雕塑家呈交新作,作品一律鞋盒尺寸(45乘30乘25厘米)。文化奖得主韩少芙以黑木炭重现2016年新加坡双年展《黑森林》微观版装置,主办方将微观摄像头设置手机上,访客就能身历其境走入黑森林。还有张永生纸张混合媒体作品,苏佩錂与日夜有关的风向抽象雕塑等。双年展属于长期项目,旨在累积、收藏本地雕塑家的微观雕塑。

4.遗忘的碎片挑战记忆 走入社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