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仁说:“交响乐团、舞蹈团经常巡演,因为他们的艺术是国际通用的语言。而戏剧所要表达的语言,与当地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剧场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公共论坛的角色,为讨论社会议题提供平台。”

为何一部展现娘惹文化的剧目会在不同文化的观众中引起广泛共鸣?王爱仁说:“这部剧就像一面镜子,观众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祖母、母亲、姐妹与妯娌,更看到了自己。正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所说,一个人只有在写自己和自己的时代,才是写给所有人和所有的时代。”

湘灵音乐社音乐总监黄康淇说:“比如一套节目的演员阵容,背后有精密的票房计算。如果一套卡司无法达到预期的票房价值,还会面临解约的后果。此外还有强大的媒体宣发团队,通过社交媒体、路演等运作,为来临的演出造势。”

京韵话剧《咏蟹花》最早2012年在北京首演,图为2022年在滨海艺术中心演出剧照,料有望再登新西兰与土耳其的艺术节。(Toy肥料厂提供)

王爱仁说,本地剧目在海外登台,有超越商业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向世界展现的是新加坡的历史和故事,以及本地社会多元文化的面貌。在某种意义上,艺术表达会比部长演讲更有感染力,让世界认识新加坡。”

以传承福建南音为己任,深耕音乐舞台超过半个世纪的湘灵音乐社艺术总监林少凌说:“美国的百老汇、英国的西区剧院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国际知名品牌,就像奢侈品牌一样。他们制作的节目仿佛一出生就自带光环,背后是一整套强大的运作机器和行业规则。”

本地双语剧团Toy肥料厂首席艺术总监吴文德也表达了近似观点。“我认为新加坡目前到了一个阶段,在经济和商业环境都很成熟之上,更需要在世界上有一个饱满的文化形象。”吴文德说:“但这不是任何剧团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私人机构和国民的协力支持。”

然而本地剧目能否如法炮制,复刻成功案例,却不是一个如字面意义上简单的问题。野米剧团艺术总监王爱仁指出,一部舞台作品背后有不同的制作考量。“像《妈妈咪呀》《汉密尔顿》主要还是以商业利益为驱动的商业制作,但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剧院,如伦敦的英国国家剧院,几乎从来不出国巡演。”

林少凌说,《溯源密码》作为跨文化制作,不仅打开海外市场,也让传统艺术有更丰富的生命力。(湘灵音乐社提供)

在歌剧界,一部流传百年的歌剧可以通过舞美设计融入新时代与跨文化的构思,在舞台焕发蓬勃新生,成为经典版本。但在不同剧院搬演某一版本通常面临巨大挑战,汤新新说:“导演在设计舞美的时候,不仅是视觉审美构思,背后有不计其数的舞台调度考量,要紧密参考一个剧场的建筑结构,比如门在哪里、有没有吊杆等等。

野米剧团剧目《酒店》登上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代表新加坡的声音,参与当地社会议题讨论。(野米剧团提供)

王爱仁也透露,剧团有意考虑为较成熟的剧目出版剧本,激发更多艺术灵感,甚至是二次创作。独角戏《娘惹艾美丽》是野米剧团的经典剧目,讲述一位土生华人家庭女性的一生,曾在英国、澳洲等世界各地上演,受到极热烈的欢迎。

国际上不乏艺术演出商业运作成功的范例,本地艺团近来也通过带精品节目参加海外艺术节、与海外团体合作或输出艺术创意等形式,拓展海外市场。受访本地艺团负责人结合各自经验,探讨本地剧目在海外登台超越商业性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什么样的本地制作更能在国际上引起共鸣。

“可是他们愿意花二三百元去看音乐剧,五百元去听流行演唱会。”吴文德说:“国民需要养自己的文化工作者,五元也好十元也好,不能总是期望免费的演出。官方机构比如旅游局也可以在整个生态系统里发力,比如描写街戏文化的话剧《剃头刀》,生动展现了新加坡历史过往和未来,就很适合来新加坡旅游,想要了解新加坡的国际友人。”

野米剧团是在国际舞台上最活跃的本地剧团之一,王爱仁指出,本地剧目登上世界舞台,主要契机是世界各地的国际艺术节。“野米剧团的《不可儿戏》《酒店》频登澳大利亚多个艺术节的舞台,其原因在于艺术节的艺术总监们看到这些作品,可以积极地参与当地的社会议题讨论。”王爱仁说:“比如布里斯班艺术节总监David Berthold看到野米制作的全男班《不可儿戏》,认为这部剧可以参与到澳洲社会关于婚姻平权的讨论中;澳亚艺术节(OzAsia)艺术总监Joseph Mitchell在看过《酒店》后感动落泪,他十分恳切地邀请我去阿德莱德参加艺术节,因为《酒店》是能够引起任何一个移民社会共鸣的一部戏剧。”

戏剧语言与当地社会息息相关

《溯源密码》是湘灵音乐社与来自韩国济州岛的传统音乐家合力重金打造的一台精品节目,2023年11月刚刚在滨海艺术中心首演,预期2024年将在韩国呈献。林少凌说:“作为传承千年的传统艺术,南音非常雅,唱调非常凄美。但对于现代观众来说,不能一个小时全都是凄美,当中穿插一些适合的其他内容,就不那么单调。通过与海外团体的合作不仅是打开海外市场的手段,也会丰富我们自身的艺术,延续传统艺术的生命。”

如果说团体出海巡演所耗人力和财力巨大,那么输出艺术创意也不失为另一个思路。作为多元文化之都,本地近来生产许多精品的跨文化制作,让人眼前一亮。本地歌剧团体“Lirica Arts”在2022年制作的意大利歌剧《幸福的谎言》(L’inganno Felice),以京剧的扮相和行头登台,唱段和音乐却是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歌剧,加之极简唯美的光影设计,首演当晚惊艳四座。

来自意大利的“言情”歌剧《幸福的谎言》在京剧妆扮下,不失精髓,更显妩媚。(Lirica Arts提供)

多渠道拓展海外市场

京韵话剧《咏蟹花》是Toy肥料厂较频繁在海外上演的剧目,吴文德透露目前正洽谈带去在新西兰与土耳其举办的艺术节。《咏蟹花》中文版最早在中国北京的艺术节首演,2022年才在本地登台。吴文德观察,本地民众观看话剧的热度相较其他国家不算高。

说回是否可以复制音乐剧成功的商业模式,王爱仁和吴文德都认为本地具有这样的实力,只是还没有人去尝试这件事。王爱仁说:“这背后需要大量的财力,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策划,而是要投资人和国际合作者,协力精算商业价值。而任何商业项目,都有潜在的商业风险。此外,这也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汉密尔顿》在本地的经纪公司Base Entertainment是金沙剧场自2010年落成以来的经营者,多年来为本地观众引进《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经典剧目,也包括近年走红的《与朱丽叶》等。Base Entertainment首席执行官Chantal Prud’homme接受《联合早报》采访说:“新加坡人具有国际视野,紧跟国际潮流。人们看到社交媒体上的预告和片段,会产生极大兴趣。”据她观察,除了国际知名剧作,本地观众也喜欢适合家庭亲子一同观赏,以及喜剧、脱口秀一类的节目。

本地团体通常面临的问题是,花重金打造的一套节目因为本地市场规模较小,只演一两场。完整的舞台彩排只在演出前一两晚,几乎没有机会制作精美的预告,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

与其坐等受邀参加艺术节,本地艺团近来也主动出击,拓展海外市场。吴文德透露,通过多次参加艺术节的接触与合作,结下了很多人脉,为推动自家剧目登陆海外剧院打下了基础。湘灵音乐社则通过与海外团体合作,把节目带到国外。

可否复制音乐剧成功模式?

“但在华人传统戏剧中,一桌二椅就可以满足场景的需要。像《幸福的谎言》这样小规模且以内心戏为主的歌剧,就非常有发挥的可能。当昏黄的灯光将屏风的光影打在舞台的幕布上,男女主角以双重唱回忆过往,场面令人动容。”汤新新认为,这种规模小但效果极佳的设计,更有可能搬演到国际舞台,如每年在罗西尼的故乡佩萨罗举办的歌剧节。她正和“Lirica Arts”团队力推这部制作,通过歌剧杂志和YouTube,让更多歌剧界的人士看到。

将在2024年4月登陆新加坡金沙剧场的音乐剧《汉密尔顿》,11月8日一早在本地票务平台Sistic开始预售。短短10分钟内,线上排队人数超过1万5000人。如此票房神话令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也让本地艺术工作者不禁思考,本地剧目如何立足本土,并走向国际舞台。

歌剧《幸福的谎言》导演汤新新说:“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的这部歌剧,故事发生在地中海的一个公国。开始我也考虑用地中海特色的舞台布景,但随着深入研读乐谱和剧本,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纯粹且感人的爱情故事,发生的场景并不重要。而罗西尼常使用个性鲜明的固定角色(stock character),剧中五个人物设定几乎完美嵌入中国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因此这种融合不仅不牵强,还有很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