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基谙英语,故免设翻译员,只设秘书和书记各一人。翌年,苏溎清由北京到任当领事随员职称为副领事。

1878年,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欧途经新加坡,胡亚基上船拜会,公使回忆:“琼轩(胡亚基)操粤中土语,余不能解,因与英语相回答焉。”

虽然海峡殖民地政府激烈反对苏溎清继任领事,可是在清廷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不断向英国外交部施加压力下,英国政府终于妥协在6月21日批准苏氏代领事作为一项临时性措施,也结束佘有进短暂十日的临时领事任命。

胡亚基为清朝驻新加坡首任领事。(互联网)
1880年6月11日政府宪报公告委任佘有进为临时领事。(作者提供)

1877年10月至1880年3月,清朝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附设在胡亚基的黄埔公司。设立之初,中国领事馆附设在位于驳运码头和蒙咸街交界处(即今大华银行总部)的黄埔公司内。

中国终于在1881年在新加坡设立永久性领事馆,由北京派一位专职外交官左秉隆到任。

援彼之矛,陷彼之盾

胡亚基发现,英国领事也曾经在外国给英国商船发船牌的类似事件,即刻向曾纪泽报告。根据胡亚基收集的情资,曾纪泽在一则志期光绪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880年1月16日)的奏折,向总理衙门提出应对方案:“欲俟胡领事将英国在别埠设立领事发给英商船牌之例抄录章程呈送以后,纪泽可据之以与外部争论,衙门中亦可据之以与(英国驻华公司)威使辩驳,所谓援彼之矛,陷彼之盾。”

草创时期的领事馆在人事和设备方面都严重不足。清廷只负责创馆经费,为了筹措维持费及职员薪金,胡亚基获总理衙门授权,向来往于新加坡和南洋群岛间经商的中国商船征收船只注册费,并颁发船牌给船主。他还向新加坡华人船主征收出港证两元,以及货运每吨四分半的费用。英政府指控,此举超越领事职权。

就在清廷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在伦敦与英国外交部就苏溎清代理领事问题争执不休之际,海峡殖民地卫特总督突然于6月11日在政府宪报公告各界,政府承认潮帮领袖甘蜜大王佘有进为中国驻新临时领事。1880年6月12日的《新加坡每日时报》(Singapore Daily Times)报道这则“惊人”消息。

胡亚基逝世时,新上任的驻英法公使曾纪泽随即委命新加坡领事馆的随员苏溎清为代领事。于是,苏溎清于4月1日致函海峡殖民地政府,请求承认其代领事职位。四天后,海峡殖民地总督史密斯复函拒绝给予承认,因为海峡殖民地政府并没有同意,在新加坡设立一个永久性的中国领事馆。史密斯更在一份致殖民部的报告书中建议,伦敦英国政府勿在此时承认任何人士继任领事。反对的表面理由是,苏氏在当地华族社会中声望不高,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其实,苏溎清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官员,才是英殖民地官员反对的真正原因。

1880年3月27日胡亚基去世,酿成一场清廷和英国政府间的外交危机。驻新领事馆的地位与领事继承问题,在胡亚基去世后成为清廷和英当局争执的焦点。期间,还发生一则甘蜜大王佘有进在胡亚基去世后,曾短暂代理领事十多天鲜为人知的插曲。

查遍《清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一册)收录的清廷与新加坡的外交档案,皆无佘有进被提名为领事。但是,海峡殖民地政府宪报是官方记录,不会造假。这意味着清廷总理衙门与驻英法公使,以及英国外交部在苏溎清受英国承认为代领事前,中英双方为权宜之计,同意由侨领佘有进出任临时领事。

曾纪泽乘胜追击:“臣前于光绪七年春间与英外部面商多次,派左秉隆由使署官员前往充补,乃始收得中国自派领事之权。”

总督拒苏溎清代领事

清朝驻新加坡首任领事胡亚基去世后,海峡殖民地总督史密斯拒绝副领事苏溎清代其职,并突然在政府宪报公告,甘蜜大王佘有进为中国驻新临时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