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艺现代诠释

台湾制香产业于上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1988年新港陈氏兄弟在老家设立新兴制香厂,从家庭式小作坊开始,随着时代发展转型为现代企业,有感于传统产业与香艺文化的凋零,着手打造文化展馆,成为全台唯一以香为主题的文化展区。

展区里还原了新兴制香坊的传统作坊,工作人员在透明工作室里实际操作。师傅动作熟练,双手抓起大把竹枝,呈放射型摊开,有如在手上绽放,形成扇状在大盆香粉里扇动打滚,身手利落,瞬间把香粉沾上每根香枝。完成的产品摊开来摆在架子上,一排排推到阳光下日晒,场面相当可观。

艺文香品

生活用品也注入新的巧思,礼品店里除了各种手工香,最有趣的是用檀香制作的创新产品檀香三牲,利用传统制香原料的檀香与楠树皮粉,塑型压模做成原比例的三牲,也就是用檀香制作的猪、鸡、鱼模型,祭拜时与金纸一同焚烧,环保实用,符合时代潮流。

制香的用料也有所讲究,基本材料包括香芯、香料、黏粉三大部分。香芯为细长竹签,选用能够完全燃烧之竹材,如桂竹、水竹、毛竹。香料配方决定香的气味,包括香辛类中草药、肖楠、柏木、檀香、沉香等等。黏粉为楠木树皮粉,沾水后会产生自然黏性,使香粉均匀附着在香枝上,是制香时的主要天然黏着剂。

直到有一年在台湾宜兰的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展馆一角看到制香师傅现场示范,抓一把竹枝转动挥舞,香粉飞扬,动感画面吸引大群游客围观,才意识到制香也是一门手艺。初次见识却得知已濒临失传,日趋少见的夕阳行业。

香功九式

香艺文化园区在同一地点结合生产流程与馆藏展品,文化馆分成多个展区,如文化香、生活香、艺品香、情境香、原味香、手作香等等。展馆面积不大,但紧扣主题,逛起来趣味盎然,告诉你香艺是古老文化,也是身边的日常。香艺不只是朴实平凡的细细香枝,也有更多元丰富的面貌。

更引起兴趣的是香艺的现代诠释,如摆在门口吸引游客拍照的《香车美人》,用香品制作的真实尺寸脚踏车,两个脚车轮以大大的盘香组成。展馆里抬头看看天花板上的灯饰,灯罩上一圈的细条原来都是香枝,靠近还能闻到香气。

进入展馆有一组实体展品,以生动的人偶模型搭配文字详细说明。首先把香芯沾水,搓上黏剂。然后将打好底的香枝,浸水至与黏剂同一高度,以便黏附香粉。浸水后将香枝展开成扇形,把香料粉撒于香枝上,再用双手抡动香枝,做圆形的转动,使香料粉均匀地附着,同时挑出有瑕疵的香枝。然后是撤香,把多余的香料粉抖落,使香枝更加扎实平整。制好的线香均匀晾在香架上,风干日晒至七成干时,把香脚染成红色,最后再把染好的香重新晾开在香架上,曝晒至全干。

新港香艺文化园区是专门为香艺文化而设的展馆,也是实际使用中的制香工厂,可以看到手工制作、晒香的生产流程。园区分成文化展馆与户外展区两大部分,进入展场首先就被制香师傅吸引了目光。

新港有百年历史的奉天宫,是台湾妈祖信仰中心之一,乡内多达71座庙宇,宗教产业因应而生。台湾制香产业于上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1988年,新港陈氏兄弟在老家设立新兴制香厂,从家庭式小作坊一路走来,随着时代发展转型为现代企业,有感于传统产业与香艺文化的凋零,着手打造文化展馆,成为全台唯一以香为主题的文化展区。

偶尔也点香拜拜,但从来都不曾对香炉里的香枝多看几眼。如此微不足道,毫无重量,就像其他用后即弃的廉价消费品。

香气看不见摸不着,原味香展区有清楚的气味展示,把不同香料装在玻璃瓶里整齐罗列,一目了然,实际展品也可现场触摸闻香。情境香则布置了一间宋代文人的房间,模拟古人焚香品香的情境,古色古香。

传承与创新巧妙融合,夕阳行业也能与时俱进,让袅袅香火,代代延续。

文化展区细说从头,了解到香在不同文化、宗教的不同含意,生活展区介绍香艺在日常生活多元用途。艺品香展区展示各种大型木雕艺术品,近看还能闻到淡淡木香,镇馆之宝是雕刻艺术家李凤荣以檀木雕成的《香圆》,精致的十二生肖散布在大型木雕的各个角落,圆满和平共处,以温和芳香的气味表露祥和氛围。

用料讲究

制香师就像武林高手,而整个制作流程,趣味性地归纳成“香功九式”:沾、搓、浸、展、抡、撤、晾、染、晒。第一式到第九式,九个步骤有如武林秘笈一样。

一炷香的时间,香尽烟灭,转瞬成灰。一炷接一炷,却能够香火不断,代代薪火相传。

传统制香工艺都有祖传的香料配方,每家配方各异,古法配方还要搭配老师傅的制作手艺。随着时代改变,工厂里大批生产的香品廉价制造,严重打击了耗时耗力也成本较高的传统香艺,从而也使民间手艺,渐渐地走进了博物馆里。

制香过程的每一式都不得马虎,力度要恰到好处,香料粉才能均匀附着。好香除了清香不呛鼻,香体要饱满挺直,圆滑平整。

若干年后终于有一次机会,来到台湾嘉义新港香艺文化园区,才对这门传统手艺与行业,有更完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