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蝙蝠本为华堂高悬的祥瑞经典图纹,蝙蝠纹蕴含吉祥幸福、五福临门的喜气。因疫情而生的恶形恶相,无辜败坏昔日祥和象征,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人们误解了蝙蝠,印象中以为它是鸟,或是鼠类,广东人更直接叫它飞鼠,其实蝙蝠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各地穴居的蝙蝠在黑暗的岩洞中倒挂金钟,安安静静地存活,不侵犯人,这是独自生存与世不争的方式。

最难忘的是,结婚后第三年,去过一般行山者不太熟悉,脚踪罕至的大汉山蝙蝠洞。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笑我任痴狂。老来年少活力不再,唯独爱山热情不减。茂密热带雨林急雨中划小舟过河奋勇打水战;山麓河边小旅舍遥望山影,隐隐约约。青山依然苍翠,唯独容颜已改。两回行程,一种思念,情怀不变。

移情转嫁,人们假象当真。相本无相,蝙蝠又该如何平反?

洞穴口窄小,仅仅够一个人钻进去,探视一番,内里黑不隆冬,什么也看不见……

本世纪大瘟疫暴发初期,蝙蝠上了媒体头条,千夫所指。据说,它之所以惹祸,皆因世人贪食其肉而引发肺炎疫情,顿时成众矢之的,一下子落入地狱之门,蝙蝠让人恨之入骨。

蝙蝠洞?从外观完全看不出来。据队长向他了解,翻过岩石背后,继续往下走一小段路,便可进入蝙蝠群聚的洞穴。从这里进入岩洞后,可通向另一个山头,进洞再穿越整个岩穴出来,将到达另一片森林。

曾到不同国家的蝙蝠洞,越南下龙湾、中国福建省、马来西亚霹雳州黑风洞与霹雳洞、东欧等地。最瞩目的是,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依纳石岩洞,历经300万年深入地下达200米的溶柱。已经化身为世界著名旅游区的岩洞,布置规划整齐,可有蝙蝠穴居?导游说一根根溶柱依然一滴一滴积累遗迹,各类生物包括蝙蝠,早已飞出旅人视野。

洞口窄小,仅仅够一个人钻进去,探视一番,内里黑不隆冬,什么也看不见。攀山队十几个人无法一次过进入。领队分配好队伍高矮胖瘦的排序,由小黑人和领队当前锋,先进入洞里接应队员,一男一女前后相扶,两个体格比较健硕的男队员垫后。队员依照出发前的指示,头戴帽子,身上只背着水壶、照明用的头灯和手电筒。全副装备齐全,在洞口挨次序站立,一一弓着身子爬进去,双手和脚贴紧洞穴狭道,匍匐着前进。

蝙蝠不动,大伙儿也不敢乱越雷池,人与蝙蝠屏息对视着,相互打量着,上上下下行注目礼。实实在在地经历一次人与蝙蝠最亲近接触,不在地理或生物教科书上,而是,在蝙蝠山居黑暗潮湿的“家”。

四周冷嗖嗖,一股很奇特的骚臭异味冒起。定睛一瞧,对面灰白色岩壁上,黑压压一片,垂吊着一掌掌翅翼铺就的大黑网!闪闪发光的圆珠子,冷冰冰地,睁亮着一股神秘感,诡异迷离地,似一颗颗星子点缀夜空,瞬间繁星满天!哇!一大群一大群蝙蝠!小小身躯贴伏在岩洞上,密密麻麻,冷眼,俯看贸然而至的不速之客!

年轻时喜欢和朋友去攀山。一群志同道合的健儿,早上七八点钟阳光般挥洒不尽的体力,一股劲儿寄托于岛国外遥远的山林绿野。

从阳光灿烂的洞外进入,通道十分阴暗,眼睛一下子难以适应。头上有水滴,脚下有水滩,看不清前路,只感觉鞋底溜滑好似随时坐滑板不可自控,步步惊心。空气里寒意渐渐侵身,急忙打开头灯和手电筒,小心翼翼找路,灯光不敢朝上照射,恐怕突然出现的强光引起异动。

前面队友轻声嘱咐:要注意脚下路滑。身材稍健硕结实的,从岩石高处下进洞时稍稍难过,后面的伙伴就势将那人屁股推一把,下面接应的人赶忙拉紧“胖子”伸出的手。伙伴们噤声不语,大气不敢喘,全体顺利进洞后,在洞穴中央静静站立,“嘭!”高个儿头碰到岩壁顶,痛得不敢声张,赶忙垂下头。

蝙蝠洞里捡黄金?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发达咯!谁要一堆黏黏湿湿,沾着蝙蝠粪便的岩土?出洞前手脚并用,大大小小竟然抓了一把!

与世不争

相互打量

步步惊心

大汉山高2187米,是马来半岛最高峰。时为8月,天气燥热,偶尔飘雨。在山下彭亨国家公园扎营处用过早餐,趁晨光明媚,队伍轻装出发。行走大约一个钟头后,一伙人汗流浃背,幸好攀山前几个星期进行密集体力训练,沿途山路尚算平坦,不难行。

从一座小山丘下爬到山头,在一块大岩石外,土著小黑人领队指一指眼前一土堆,示意蝙蝠洞所在。